【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5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5年会专区

[陶书敏]春节祭祖的体化实践与象征秩序
——基于山东省惠民县大李村陶氏宗族祭祖的田野调查
  作者:陶书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5-10-17 | 点击数: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春节祭祖的体化实践与象征秩序
——基于山东省惠民县大李村陶氏宗族祭祖的田野调查
陶书敏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摘 要:本文以山东省惠民县大李村的春节祭祖仪式为研究对象,探讨身体实践与象征空间在祖先崇拜中的建构作用。文章基于田野调查资料,重点分析了祭祖过程中跪拜、焚香、烧纸等身体动作如何承载慎终追远的伦理意义,并通过坟地与家屋两类空间的转换,展现祖先与后裔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坟地象征着宗族的历史起源与共同记忆,而家屋则通过请祖、供祖和送祖的循环仪式,构筑了祖先在日常生活中的在场性。两者共同形成了春节祭祖的象征秩序,使个体与家族在时空维度上获得联结。通过引入体化理论与身体实践的分析视角,本文揭示了春节祭祖不仅是宗族血缘关系的再生产,更是乡土社会中文化认同与社会秩序得以维系的重要机制。本研究对于理解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宗族文化延续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祖先崇拜;春节祭祖;体化实践;象征秩序;陶氏宗族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陶坤]暴力与秩序:我国西南炸龙民俗仪式的文化逻辑与生存智慧
下一条: ·[陶斯咏]无偿之偿:一个海岛渔村的礼物经济与互惠机制
   相关链接
·[吕文君]流动的祠堂:仪式中的宗族镜像与秩序再生产·[徐嘉抚]辽西皮影戏伴奏音乐的文化解读
·[楚天佑]中国民俗舞蹈中的男根崇拜及其寓意解析·[杜小钰]国家级非遗“骆山大龙”的舞龙仪式
·[李翠含 吕韶钧]体化实践:民俗体育的身体经验·[仲富兰]从“端午”说到尊重祖先的传统
·[段友文 柴春椿]祖先崇拜、家国意识、民间情怀:晋地赵氏孤儿传说的地域扩布与主题延展·[麦高温]祖先崇拜对中国人有多重要?
·[刘冬梅]技艺的“体化”视角:造像量度在西藏唐卡传习中的身体化过程·[何泠静]海外苗族原始宗教的展演
·[王天鹏]道教闾山派与客家祖先崇拜亦畲亦汉混融特质·[杨正权]论祖先崇拜与西南民族服饰文化
·[于晓雨]当代胶东农村的宗族习俗考察·“华人老家”山西大槐树文化遗产日推广“祭祖习俗”
·[吴振琦 丁婷婷 吴佳丽]咸安大屋雷村祖先崇拜与家族制度遗存的田野调查·[周星]祖先崇拜与民俗宗教
·黎族老古舞:“告祖先”佑平安·[林晓平]客家人的祖先崇拜习俗及其思考
·[陈进国]骨骸的替代物与祖先崇拜·彝族祖先阿普笃慕及六子铜像在云南峨山揭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