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何俊芳]也论我国民族的语言转用问题
  作者:何俊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17 | 点击数:18793
 
怒族    19.76        11,400       49.79
普米族   42.45         7,200       29.70
基诺族   51.21           0         0
门巴族   17.86           0         0
独龙族   14.01           0         0
袷固族   60.65         2,629       24.87
保安族   56.62         3,066       34.00
珞巴族   39.66          665       32.21
畲族     0.11        371,000      99.74
鄂温克族  84.73         2,398       12.36
京族    62.84         4,370       33.34
鄂伦春族  50.55         2,000       48.74
仡佬族   12.36        47,468       87.64
乌孜别克族 41.05         7,200       58.95
塔塔尔族  25.04         3,090       74.96
赫哲族   14.78         1,269       85.22
满族     0.01       4,304,481       99.99
从上表可以看出,80年代末我国的语言状况大致如下。
1.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仍以本民族语言作为主要交际工具。根据1982年人口资料推算,全国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的约有47,645,000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8%。当然,不同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口比例有所不同,其中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口占其总人口80%以上的,有维吾尔、哈萨克、藏、蒙古、壮、朝鲜、独龙、仫佬、基诺、门巴、景颇、哈尼、傈僳、拉祜、纳西、傣、德昂、佤、水、彝、柯尔克孜、布朗、布依、白、达斡尔、撒拉、东乡、鄂温克、塔吉克、阿昌、黎等31个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人口占其总人口50%—79%的有苗、侗、裕固、瑶、毛南、普米、珞巴、京、保安、土、羌、怒、鄂伦春等13个民族;其余几个民族是只有少部分人使用本族语言或基本不使用本族语言。
2.双语现象比较普遍。我国的每个民族中都有一部分人使用双语。操“民-汉”双语的人口约有18,060,000人;操“汉-民”双语的约有1,177,000人;操“民-民”双语的约有900,000人。在操少数民族语兼用汉语的18,060,000人中(占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人口的37.7%),各民族兼用汉语的人口比例各不相同。上表列出的是各民族使用双语的总体情况,其中大部分民族的双语人即是兼用汉语的人。以下几个民族兼用汉语的情况是:哈萨克族7.93%、柯尔克孜族4.94%、土族44.61%、塔吉克族2.59%、塔塔尔族4.85%、乌孜别克族4.99%、门巴族5.30%、珞巴族7.26%、达斡尔族63.08%、鄂温克族50.52%、毛南族39.18%、怒族13.10%、普米族38.16%、瑶族27.92%。上表显示,我国少数民族中独龙族、藏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4个民族的双语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的双语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例不足15%。土族、毛南族、朝鲜族、普米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珞巴族、哈尼族、彝族、傣族、德昂族、阿昌族、水族、景颇族、瑶族、拉祜族、布朗族、蒙古族、佤族、侗族、塔塔尔族、苗族、锡伯族、傈僳族、怒族、门巴族等26个民族的双语已有了局部发展,他们的双语人口占本民族总人口的比例介于15%—50%之间。双语发展已比较普遍的有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京族、仫佬族、裕固族、柯尔克孜族、保安族、羌族、布依族、壮族、撒拉族、白族、东乡族、黎族、纳西族、基诺族、鄂伦春族等17个民族,他们的双语人口占其总人口的50%以上。仡佬、土家、畲、满和赫哲等5个民族的双语发展已处于萎缩阶段,他们的双语发展到高峰期后多数人已逐渐放弃本民族语而转用其他民族语言,只有少数人使用双语。
3.几乎所有的民族中都有一部分人转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各民族转用汉语的人口比例情况是:(1)转用汉语的人(注:分类时,转用汉语的人中包括所有使用和转用汉语的人。没有注明百分比者,同上表中的数字。)不足1%的有维吾尔、朝鲜、哈萨克、哈尼、傈僳、景颇、柯尔克孜(0.77%)、仫佬、塔吉克(0)、门巴、基诺、独龙、珞巴(0)、乌孜别克(0)、塔塔尔(0)15个民族;(2)转用汉语人口不足10%的有藏(2.76%)、彝、壮、撒拉、达斡尔、布依、白(8.83%)、布朗、水、佤、傣、德昂、怒(6.12%)、纳西、拉祜等15个民族;(3)转用汉语人口占10%—49%的有苗(18.63%)、蒙古(18.75%)、侗、瑶(20.33%)、黎、东乡、土(25.34%)、毛南(10.48%)、阿昌、羌、普米(10.31%)、裕固、保安、鄂温克、京、鄂伦春等16个民族;(4)多数人转用汉语,即转用汉语的人口占50 %—89%的有仡佬、赫哲、锡伯3个民族;(5)绝大多数人转用汉语,即转用人口占90%以上的有满、畲、土家3个民族。另外,还有如塔吉克、 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民族的部分人转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珞巴族转用藏语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我国的语言状况表明,虽然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语言转用现象有所增多,双语在有些民族中已发展得较为普遍,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民族仍以本民族语言作为主要交际工具。其中语言转用人口占本民族总人口多数的只有少数几个民族,双语人口已普遍化的民族也只占我国民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维吾尔、藏、彝、苗、朝鲜、哈萨克、哈尼、傣、傈僳、拉祜、佤、水、景颇、布朗、德昂、门巴、独龙等民族的大多数人还处于操本族语单语阶段。这种语言状况就决定了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普遍实现语言的转用。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语言之间频繁的接触和激烈的竞争,使一直属于弱势的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使用人口较少又无文字的民族语言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其中一些难免要在竞争中失败,最终实现语言的转用。但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仍将长期稳定地使用本民族语言或双语,这是由我国语言状况的特点和语言使用变化的特点等决定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郭淑云]“萨满”词源与词义考析
下一条: ·[王天锐]试论蜡染艺术的稻作文化内涵
   相关链接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
·[张芸朵]女性电竞迷的交流实践与文本生产·[张勋]白俄罗斯人的传奇散文:特征、与民族性格的联系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
·[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
·[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王若帆]内附与交融:清初康普边地土司禾娘的国家认同
·[王璐]“遗产化”的意义延展:民族曲艺艺人关系重构与非遗创新·[王丹]赓续与创新:松潘花灯舞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彭栓红]云冈石窟晚期造像的审美新变
·[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刘雯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少数民族节庆的文化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