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海南历史上的国际化研究
  作者:记者 高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09 | 点击数:13045
 

  1933年,日本人胜间田善作(左)、胜间田义久(右)与广东南区委员黄强(中)
在胜间田海口家中合影。(选自《海南岛实验体记》)

黎族之勇士。 (选自《海南岛之现状》)

19世纪末,英国动物 学家已记述海南黑冠长臂猿。 苏晓杰 摄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掀起海南研究考察热之前,许多外国人早已对海南岛关注有加,
使对海南岛的研究很早就带上国际化色彩。他们到海南岛调查考察,一类是为科学服务,另一类则是为侵略服务。

 

  文\海南日报记者 高虹

  1932年8月3日,德国人类学家史图博由海南儋县进入昌江,从牙营、鸡心、乌烈、七差、重合一直走到王下乡,前后13天。史图博自豪地说,他此次调查所选择的线路,是过去欧洲人所未尝试过的。1931和1932两年,史图博先后两次进入海南黎区,徒步作一种纯粹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写出了国际上公认的研究海南岛黎族权威性巨著《海南岛的黎族》。

  在国内掀起海南研究考察热的同时,许多外国学者也加入此行列,甚至更早。我省生态学专家、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颜家安博士总结:“当时外国人到海南岛调查考察,一类是为科学服务,另一类则是为侵略服务。”

  动物学界最出科考成果

  无论是作为中国南大门的战略地位,还是天然宝库的资源价值,海南岛很早就引起了国外科考界的注意。一拨拨外国人通过各种渠道而来,试图解构海南岛。颜家安介绍,在当时为科学服务的科考中,最有成绩的当数动物学界。

  在鸟类方面,最早到海南岛科考的是英国人R·斯温霍。早在1868年任琼州领事时,斯温霍就到海南各地进行标本采集,1870年时已发现海南岛的鸟类有172种。此后,不断有外国人更新海南岛已发现的鸟类纪录:1893年时,斯泰恩宣布已发现159种鸟类;1900年,W·R·奥格尔维—格兰特说有239种鸟类,1910年又补充至249种;1910年,E·哈特梯在《海南岛的鸟类》中报道有281种;1939年,日本人M·蜂须贺正氏公布的是286种。

  海南岛的兽类,也是国外科考关注的热点。1869年,斯温霍就向外界报道了海南岛的鹿和其他哺乳动物,并确立了海南野兔为一个新种。1892年和1905年,托马斯和波科克分别记述了海南黑冠长臂猿。而后,托马斯、波普等人又对海南兽类做了专门报道。波普所采的兽类标本,有不少是艾伦整理,并在1925年—1930年出版的《美国博物馆新报》中发表。最后,艾伦和黑田长礼分别对海南兽类作了汇总,当时记述的海南兽类有61种。

  颜家安说,近代对海南岛的调查研究,基本上都处于草创阶段,但有些工作却是奠基性的,比如动植物的分类工作。

  开始即国际化的黎族研究

  “对黎族的研究,从一开始即是国际化的。”我省黎族学专家、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说,严格意义上的现代黎族研究是从胡适的父亲———胡传开始的,1887年他就写了《游历琼州黎峒行程日记》,但在胡传以前外国人已经进入黎区进行调查研究。

  海外对黎族研究,始于19世纪50年代。1850年,法国巴黎海外使团的马逸飞在现琼中县岭门建立了天主教会,目的是为法国在东南亚一带的殖民扩张收集情报资料。19世纪,来海南岛传教的西方教会不少,在海口、儋州、琼海、白沙、琼中等地都有外国人主持的教会。他们在黎人周边的汉人地区传教,并伺机进入黎区。

  周伟民说,从目前文献来看,进入黎区较早的是美国传教士香便文和美籍丹麦人传教士冶基善,1882年,他们从海口到府城,然后向西经儋州那大、南丰进入黎区。当他们沿黎母岭到了五指山一带,被汉族商人欺骗,不得不折回向北进入岭门,未能走完黎区全境。这次旅行的全过程,都记录在香便文1886年出版的《岭南记》中。

  1925年,在法属东京地区(今越南北部)做调查兼传教的萨维纳神父应国民政府之邀来海南岛当翻译,并受河内“法国远东学院”之托,调查海南岛的民族和语言。4年里,他到过海南许多地方,调查了多种方言。1928年,他发表了《海南岛志》。

  周伟民认为,外国学者进入黎区进行调查研究,大概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而作的研究;第二种是西方学者的纯粹学术研究;第三种是为长期侵占海南提供学术服务。虽然学者的身份不同、研究工作的服务对象有别,研究的资金来源也不一样,但他们所做的工作都为今天的学术研究留下了宝贵的参考文献。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2010-08-30

上一条: ·[王晓秋]孙中山与一位日本“奇人”
下一条: ·隔了一个世纪的琼崖考察热
   相关链接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王小明]视觉人类学视野下的西王母图像审美探究
·[姜容]绣映湘魂:艺术人类学视角下湖南湘绣的保护与传承·[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
·[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
·[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
·[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