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日本人胜间田善作(左)、胜间田义久(右)与广东南区委员黄强(中)
在胜间田海口家中合影。(选自《海南岛实验体记》)
黎族之勇士。 (选自《海南岛之现状》)
19世纪末,英国动物 学家已记述海南黑冠长臂猿。 苏晓杰 摄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掀起海南研究考察热之前,许多外国人早已对海南岛关注有加,
使对海南岛的研究很早就带上国际化色彩。他们到海南岛调查考察,一类是为科学服务,另一类则是为侵略服务。
文\海南日报记者 高虹
1932年8月3日,德国人类学家史图博由海南儋县进入昌江,从牙营、鸡心、乌烈、七差、重合一直走到王下乡,前后13天。史图博自豪地说,他此次调查所选择的线路,是过去欧洲人所未尝试过的。1931和1932两年,史图博先后两次进入海南黎区,徒步作一种纯粹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写出了国际上公认的研究海南岛黎族权威性巨著《海南岛的黎族》。
在国内掀起海南研究考察热的同时,许多外国学者也加入此行列,甚至更早。我省生态学专家、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颜家安博士总结:“当时外国人到海南岛调查考察,一类是为科学服务,另一类则是为侵略服务。”
动物学界最出科考成果
无论是作为中国南大门的战略地位,还是天然宝库的资源价值,海南岛很早就引起了国外科考界的注意。一拨拨外国人通过各种渠道而来,试图解构海南岛。颜家安介绍,在当时为科学服务的科考中,最有成绩的当数动物学界。
在鸟类方面,最早到海南岛科考的是英国人R·斯温霍。早在1868年任琼州领事时,斯温霍就到海南各地进行标本采集,1870年时已发现海南岛的鸟类有172种。此后,不断有外国人更新海南岛已发现的鸟类纪录:1893年时,斯泰恩宣布已发现159种鸟类;1900年,W·R·奥格尔维—格兰特说有239种鸟类,1910年又补充至249种;1910年,E·哈特梯在《海南岛的鸟类》中报道有281种;1939年,日本人M·蜂须贺正氏公布的是286种。
海南岛的兽类,也是国外科考关注的热点。1869年,斯温霍就向外界报道了海南岛的鹿和其他哺乳动物,并确立了海南野兔为一个新种。1892年和1905年,托马斯和波科克分别记述了海南黑冠长臂猿。而后,托马斯、波普等人又对海南兽类做了专门报道。波普所采的兽类标本,有不少是艾伦整理,并在1925年—1930年出版的《美国博物馆新报》中发表。最后,艾伦和黑田长礼分别对海南兽类作了汇总,当时记述的海南兽类有61种。
颜家安说,近代对海南岛的调查研究,基本上都处于草创阶段,但有些工作却是奠基性的,比如动植物的分类工作。
开始即国际化的黎族研究
“对黎族的研究,从一开始即是国际化的。”我省黎族学专家、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说,严格意义上的现代黎族研究是从胡适的父亲———胡传开始的,1887年他就写了《游历琼州黎峒行程日记》,但在胡传以前外国人已经进入黎区进行调查研究。
海外对黎族研究,始于19世纪50年代。1850年,法国巴黎海外使团的马逸飞在现琼中县岭门建立了天主教会,目的是为法国在东南亚一带的殖民扩张收集情报资料。19世纪,来海南岛传教的西方教会不少,在海口、儋州、琼海、白沙、琼中等地都有外国人主持的教会。他们在黎人周边的汉人地区传教,并伺机进入黎区。
周伟民说,从目前文献来看,进入黎区较早的是美国传教士香便文和美籍丹麦人传教士冶基善,1882年,他们从海口到府城,然后向西经儋州那大、南丰进入黎区。当他们沿黎母岭到了五指山一带,被汉族商人欺骗,不得不折回向北进入岭门,未能走完黎区全境。这次旅行的全过程,都记录在香便文1886年出版的《岭南记》中。
1925年,在法属东京地区(今越南北部)做调查兼传教的萨维纳神父应国民政府之邀来海南岛当翻译,并受河内“法国远东学院”之托,调查海南岛的民族和语言。4年里,他到过海南许多地方,调查了多种方言。1928年,他发表了《海南岛志》。
周伟民认为,外国学者进入黎区进行调查研究,大概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而作的研究;第二种是西方学者的纯粹学术研究;第三种是为长期侵占海南提供学术服务。虽然学者的身份不同、研究工作的服务对象有别,研究的资金来源也不一样,但他们所做的工作都为今天的学术研究留下了宝贵的参考文献。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2010-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