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王素蓉]吾侪肩负千秋业 不愧前人庇后人:百岁老人钟敬文探望记
  作者:王素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29 | 点击数:10486
 

 

 文章发稿之际,惊悉钟敬文先生于2002年1月10日0时1分仙逝。
不幸这篇充满欢愉的访谈,竟成为我们对于先生的永远的忆念。
——编者

 

  11月16日难得的风和日丽,初冬的北京,没有一丝寒意。这天我如约随爸妈到医院探望被大家称为“民俗泰斗”的钟敬文老先生。

  几天前与老爸聊天,无意间聊到了钟敬文老先生。老爸讲到,1989年,钟老点名要他去民间文学研究会协助钟老工作。当时有人告诉钟老,平凡同志身体不好。钟老说:“他身体再不好,总比我年轻吧!我都八十多岁了,还在这卖命呢。”这位同志告诉钟老:“民研会工作这么难做,平凡同志不会来的。”钟老严肃地说,“民研会的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全国各民族的文化事业,现在是困难时期,这项工作要有人来抓。我们搞民族文化工作的就等于下地狱,我们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你把道理给他讲清,我相信他会来的。”此时的老爸已经没有了任何拒绝的理由……

  我捧着为钟老精心挑选的鲜花,轻轻地叩开了钟老所住的高干病房的门,钟老的女儿及学生将我们迎了进去。卧病在床的钟老看见我们到来,努力地要坐起来,老爸快速过去拉住钟老的手并嘱他慢慢躺好,与此同时我将手中捧着的“崇敬之意”虔诚地献了过去。老爸挨个地向钟老介绍着我们。老妈用广东话问候钟老,乡音使他们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当介绍我在中国作协系统工作时,钟老竟问起我发展会员之事。原来,广东家乡有位作家要入会找到了他,而这位百岁老人也就把这件小事挂在了心上。我答应询问有关部门后尽快答复他,钟老满意地说“好,好!”

钟敬文先生正在给王平凡先生解读诗文

  钟老身体恢复得很好。这首先得益于钟老平时的不断活动,据说钟老在北师大常年不懈坚持散步是有了名的。但是我相信更主要的还是钟老性格开朗、胸襟开阔使然。钟老一生经历过不少坎坷,五七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对于过去,钟老总是淡淡地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谈到两个月前首都学术界为他庆贺百岁寿辰时,钟老拿出病中诗作两首让我们欣赏。其一《拟百岁自省·一律》:“历经仄径与危滩,步履蹒跚到百年。曾抱壮心奔国难,犹余微尚恋诗篇。宏思遐想终何补,素食粗衣分自甘。学艺世功都未了,发挥知有后来贤。”其二《病中口占·一绝》:“数度南城卧病房,多般痛楚又重尝。佛陀枉作无生想,生物终难越四纲。(注:四纲,指生老病死,释迦认为此四者是人生最大痛苦之源,思有以克服之,故偶修炼成佛之说,然此亦不过幻想而已。)”我们一边看,钟老一边兴致勃勃地逐字逐句地解释。最后钟老告诉我们,写诗还有一个主要目的,时下有人把诗仅仅当作一种文化消闲,其实诗更应该起一种教育作用。中国的传统不是诗教吗?诗,可以对青年人进行爱国教育,可以陶冶爱美情趣,同时对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钟老感叹着,现在中国的国民素质太低,不重视不行了……这时我突然发现,正在读诗作的百岁老人竟无需借用眼镜,关于钟老“耳聪目明,连白内障都不生”的传说,在这里算是证实了。

  钟老热爱并关心着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特别希望早日出院工作。住院期间竟还提出要办高级研究班,继续带博士,老先生简直是把民族文化事业视为自己的生命。钟老说,“从七月以来我就住进医院,我是国家的人,我们有这样的地方享受,就应该尽我们的力量去做事。”

  老爸劝钟老还是养病为主,好了以后再工作,至于其他的事慢慢来。

  钟老笑着说:我知道,工作要接力赛跑,要带一两个人去做,我们做不完要后代去做。所以,对年轻人还要多鼓励他们。他们能干能做学问。不过他年轻经历少,你要告诉他们,这个工作一定要慢慢来急不得。钟老对老爸说,你虽然不在前台了,在后台也还是要多帮助多支持他们。这不是个人的事,是一个国家的事。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小豆蒙的博客 2009-10-17 17:17:3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素蓉]毛星伯伯,一路走好
下一条: ·[孙江]此情可待成追忆
   相关链接
·[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
·[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冯文开]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萧放]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杨利慧]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朝向当下”的转向
·[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康丽]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
·[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段友文]向大师问学 ——钟敬文先生指导我研究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