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稿之际,惊悉钟敬文先生于2002年1月10日0时1分仙逝。
不幸这篇充满欢愉的访谈,竟成为我们对于先生的永远的忆念。
——编者
11月16日难得的风和日丽,初冬的北京,没有一丝寒意。这天我如约随爸妈到医院探望被大家称为“民俗泰斗”的钟敬文老先生。
几天前与老爸聊天,无意间聊到了钟敬文老先生。老爸讲到,1989年,钟老点名要他去民间文学研究会协助钟老工作。当时有人告诉钟老,平凡同志身体不好。钟老说:“他身体再不好,总比我年轻吧!我都八十多岁了,还在这卖命呢。”这位同志告诉钟老:“民研会工作这么难做,平凡同志不会来的。”钟老严肃地说,“民研会的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全国各民族的文化事业,现在是困难时期,这项工作要有人来抓。我们搞民族文化工作的就等于下地狱,我们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你把道理给他讲清,我相信他会来的。”此时的老爸已经没有了任何拒绝的理由……
我捧着为钟老精心挑选的鲜花,轻轻地叩开了钟老所住的高干病房的门,钟老的女儿及学生将我们迎了进去。卧病在床的钟老看见我们到来,努力地要坐起来,老爸快速过去拉住钟老的手并嘱他慢慢躺好,与此同时我将手中捧着的“崇敬之意”虔诚地献了过去。老爸挨个地向钟老介绍着我们。老妈用广东话问候钟老,乡音使他们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当介绍我在中国作协系统工作时,钟老竟问起我发展会员之事。原来,广东家乡有位作家要入会找到了他,而这位百岁老人也就把这件小事挂在了心上。我答应询问有关部门后尽快答复他,钟老满意地说“好,好!”
钟敬文先生正在给王平凡先生解读诗文
钟老身体恢复得很好。这首先得益于钟老平时的不断活动,据说钟老在北师大常年不懈坚持散步是有了名的。但是我相信更主要的还是钟老性格开朗、胸襟开阔使然。钟老一生经历过不少坎坷,五七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对于过去,钟老总是淡淡地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谈到两个月前首都学术界为他庆贺百岁寿辰时,钟老拿出病中诗作两首让我们欣赏。其一《拟百岁自省·一律》:“历经仄径与危滩,步履蹒跚到百年。曾抱壮心奔国难,犹余微尚恋诗篇。宏思遐想终何补,素食粗衣分自甘。学艺世功都未了,发挥知有后来贤。”其二《病中口占·一绝》:“数度南城卧病房,多般痛楚又重尝。佛陀枉作无生想,生物终难越四纲。(注:四纲,指生老病死,释迦认为此四者是人生最大痛苦之源,思有以克服之,故偶修炼成佛之说,然此亦不过幻想而已。)”我们一边看,钟老一边兴致勃勃地逐字逐句地解释。最后钟老告诉我们,写诗还有一个主要目的,时下有人把诗仅仅当作一种文化消闲,其实诗更应该起一种教育作用。中国的传统不是诗教吗?诗,可以对青年人进行爱国教育,可以陶冶爱美情趣,同时对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钟老感叹着,现在中国的国民素质太低,不重视不行了……这时我突然发现,正在读诗作的百岁老人竟无需借用眼镜,关于钟老“耳聪目明,连白内障都不生”的传说,在这里算是证实了。
钟老热爱并关心着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特别希望早日出院工作。住院期间竟还提出要办高级研究班,继续带博士,老先生简直是把民族文化事业视为自己的生命。钟老说,“从七月以来我就住进医院,我是国家的人,我们有这样的地方享受,就应该尽我们的力量去做事。”
老爸劝钟老还是养病为主,好了以后再工作,至于其他的事慢慢来。
钟老笑着说:我知道,工作要接力赛跑,要带一两个人去做,我们做不完要后代去做。所以,对年轻人还要多鼓励他们。他们能干能做学问。不过他年轻经历少,你要告诉他们,这个工作一定要慢慢来急不得。钟老对老爸说,你虽然不在前台了,在后台也还是要多帮助多支持他们。这不是个人的事,是一个国家的事。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小豆蒙的博客 2009-10-17 17:17:38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