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穆琼]年的召唤
  作者:穆琼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6-13 | 点击数:6316
 

·“马鸣湖杯感受春节大中小学生征文比赛活动”:中学组二等奖·

  

  鞭炮

  这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是年的血液,在我们的血管里灌着浓浓的民族情怀。听!祖国的历史诉说着一路的沧桑坎坷,波澜壮阔。红色的血液激流勇进,曲折迂回着填补金鸡的伤口。时间流走,却压不走鞭炮的声儿,只会发酵这份红色的激情。当鞭炮响彻五湖四海时,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这——是年的召唤!

  春联

  岁月洗刷了门上鲜艳的对联,即使变得斑白,却也能够隐隐地嗅到一丝春的芬芳和独特的气息。也许这古老的芬芳也正是中国人一年内必需的另外一种氧气。春联是红色的,鲜艳美丽,每幅春联都是那么的喜庆,充满着人们的祝福和希望。热情的红色是青春有活力的,在开春的季节凸显着自身的魅力。标志着新春的开始,是快乐的隐语,提醒着每个人,年在召唤我们了!

  中国结

  中国结——中国人民团结的象征,传达人们对幸福、和谐的追求!它所呈现的智慧是千年古老文明的另一面。它不仅仅呈现出复杂曼妙的曲线,可还原为最单纯的二维线条。还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这个带着时尚意味的结,神圣的结,这个中国元素的红也只有国人自己能够明白,是年在召唤着我们心灵的回归!

  鞭炮、春联、中国结等等都是充满了激情的红色,带着火热的感情,在新春的那些日子带给人们快乐和吉祥。这“红”紧紧的把人们联系在了一起,构成了一幅红红火火的图景,在年的召唤中渲染着人们的情感和祝福,共同唤起人们内心深处那饱藏了一整年的希冀,在那一刻全部喷发出来。有这样一个节日能够把人们紧紧相连,召唤起心中的共鸣,这是我们的幸福,也是我们应该珍视的。其实年并未像我们所说的味道淡了,它只是在酝酿更深厚的情感,每当到了那个特殊的时刻总是会发自内心的呼喊一声:“年到了!”年没有走远,它永远在我们内心和情感深处,总是等待着那个时刻随着希望和祝福一道迸发出来,年永远具有着其他节日无法取代的意义和情感,它是具有无法取代的价值,永远是人们心中激情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在年终岁末的时刻会告诉你:年到了!这一句呼唤足以激起人们心中藏了一年的情感,从四面八方向着故乡奔去,无论风霜雨雪,不管路途艰险。年就是这样,永不失其魅力,用自己的力量呼唤着回归!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倪鑫祥]情倾春节
下一条: ·[侯同佳]礼花送年
   相关链接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