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高荷红]满族萨满神歌的程式化
  作者:高荷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05 | 点击数:40303
 
7、sanyan alin alin tehe
白  山 山上 居住
8、sanyan alirame (alin) ala tehe
白  沿着   山  山冈 居住
9、sanyan alin hada de (或无)tehe
白  山 山峰 在     居住
10、sanyan alin de alirame
白  山  在  沿
11、soojung sanyan hada tehe
杓中  白  山峰 居住
 
关于神灵居住地的程式基本上就是这些,程式中的一些词语是固定的,如动词有tehe(居住),tehengge(居住),alirame(沿山上走);名词有alin(山上);antu(山阳处);ala(平岗),hada(山峰),sanyan(白山),golmin sanyan(长白山),soojung sanyan(杓中白山)。萨满在了解神灵的特点后,演唱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动词和名词。
在头层山峰上的有“尼真不库 巴那额贞”和“鹰神”,使用的程式有:
 
ujuci hada aisin taktu
头层  山峰 金  楼
汉译:居住在头层山峰金楼中。
 
居住在第三层山峰的有“查憨布库瞒尼”和“沙勒布库瞒尼”,其程式为:
 
ilan    hada cokcihiyan de
第三层 峰顶  峰尖上  在
汉译:第三层山峰尖上的。
 
居住在第五层山峰的神灵很多,有“朱录瞒尼”,“金炼火龙神”,“金舌鸟神 银舌鸟神”神灵等:
 
  sunjaci jergi hada (或oyo) de
  第五   层  山峰   顶上  在
  汉译:第五层山峰顶上的。
 
或使用以下程式
 
  sujaci hada aisin taktu
  第五  山峰 金  楼
  汉译:第五层山峰金楼。
 
第九层的较多,“白鸟神”,“旷野鸟神”,“八尺蟒神九尺蛇神”,“依兰阿立瞒尼”,“胡牙乞瞒尼”,“白水鸟神”,“玛克鸡瞒尼”,“巴图鲁瞒尼”,“火炼金神”等。
 
uyunci hada aisin taktu menggun asari oyo de
第九层 山峰 金  楼   银  阁  顶 在
汉译:在第九层山峰金楼银阁顶。
 
谈及具体的地点时会加入一些其他内容,如“山峰上的金楼铜阁,银阁,金楼的第二个山峰,银阁的第三层山峰,铁楼峰顶三层。”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皖南皮影的前世今生
下一条: ·[刘锡诚]白蛇传传说:美女蛇故事的流传、变化与异文
   相关链接
·[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
·[李贵生]中国宝卷在河西走廊的独特发展·[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郭崇林]老三星、新三星与原古神·[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
·[施立学 李丹]乌拉街满族文化视域下的东北乡村振兴·[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
·[刘程]论中国史前岩画的造型特征·[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
·[陈华泽]满族春祭的新形态 ——以沈阳市静安村祭神祭天典礼为例·讣闻 | 富育光同志逝世
·第32期“敬文民俗学沙龙”回顾·[江帆]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生态思维与哲学意蕴
·[李素娟]程式化表达:词语、句法及主题·[杨玉莹]满族蛤蟆儿子型故事研究
·[隋丽]象征与标识:满族插佛托习俗变迁中的文化互动与族群认同·[庞晓梅]格列宾希科夫和他的满语、民族志与萨满教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