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高荷红]满族萨满神歌的程式化
  作者:高荷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05 | 点击数:40302
 
第六种像《胡阎瞒尼》、《爱心 喋哈恩都立(金花火神)》变化较多,表述如下:ai i weile zharifi,wei weile baicaku。由第一种的mene变为weile,zhalin变为zharifi(诵唱神词祝祷),erin置换为baicaku。
第七种是《沙勒布库瞒尼》、《依兰阿立瞒尼》中所用的,基本与第一种相同,只是第二句的erin变为turgun。
ai i sere(mene),wei mene(sere),ai i weile,wei weile,是最通常使用的程式,mene为副词,“诚然、果然、实在、确实”。sere,serembi,是及物动词,意思是“知觉、察觉、感到,被发现,被泄漏。”weile为名词,事情、事。zhalin,连词,因为,zharifi是诵唱神词祝祷的意思,erin、turgun(原因)、turgunde(原因)、baicaku(查)。虽然有7种变体,但是一谈到这里,涌现在萨满脑海中的就是这个程式,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萨满掌握的词语是很丰富的。这些程式的基本结构不变,但其中一些词汇却容许某些变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家神祭祀的程式化程度是最高的。大神祭祀则各有特色,比较这些程式来看,它的意思基本是固定的,句式也完全相同,只不过某些词可以变化,且在不同的姓氏中有不同的特色。这些程式的核心意思相同,基本内容不变,出现频率比较高,就成为萨满的必备的“片语”。
 
二、祭祀缘由的程式
 
每次祭祀,萨满都要跟神灵说明祭祀的缘由。在请神中问及“是什么原因,为谁人之事,在此时请神?”后,石姓神歌总是如此回答:“东家何属相?众扎里学习诵唱,东家曾上牙碰下牙,许了诺言,举办祭祀,今必须采纳。”这类套语受《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中皇朝规范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来源于社会习惯。至今东北口语中仍有“你可是上牙碰下牙说的话啊”之类的惯用法。“上牙碰下牙”,暗示所说话语的诚信程度更深,强调所言说的可靠。用于祭辞之中,它强化了人自身遵守的契约不可更改,内含道德与责任寓意。(15)
满语中最固定的程式就是如《按巴瞒尼》、《胡牙乞瞒尼》中使用的程式:
 
zhari se tacibufi hulame
扎里  等 学习   诵唱
osohon haha   ai aniya
小   男人 什么 属相
angga gisun alzhaha
亲口  言  许
heheri       gisun  ganaha(或heturehengge)
上牙碰下牙  话   采纳   阻拦
汉译:东家何属相?众扎里学习诵唱。东家曾上牙碰下牙,许了诺言,举办祭祀,今必须采纳。
 
其他的程式都是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减。如《巴图鲁瞒尼》,《爱心布勒合恩杜立(火炼金神)》中的程式,与上一个增加了“aniyangga kai”但并不影响它的意思。《木杜立恩杜立(金炼火神龙)》,虽然汉语翻译过来与《巴图鲁瞒尼》一样,但满语中加入了“boigon oci zhalin de”。
《南炕》、《西炕》、《佛多妈妈》和《奥都妈妈》使用的程式相同。
 
osohon haha ai aniya
小  男人  何 属相
boigon oci zhalin de
家事  是 为了 在
osohon hehe tuitui aniya
小  女人 接着  属相
Meni  mene erin de
我们 莫讷 此时 在
angga gisun alzhaha
口  话   许
heheri      gisun ganaha
上牙碰下牙  话  采纳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皖南皮影的前世今生
下一条: ·[刘锡诚]白蛇传传说:美女蛇故事的流传、变化与异文
   相关链接
·[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
·[李贵生]中国宝卷在河西走廊的独特发展·[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郭崇林]老三星、新三星与原古神·[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
·[施立学 李丹]乌拉街满族文化视域下的东北乡村振兴·[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
·[刘程]论中国史前岩画的造型特征·[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
·[陈华泽]满族春祭的新形态 ——以沈阳市静安村祭神祭天典礼为例·讣闻 | 富育光同志逝世
·第32期“敬文民俗学沙龙”回顾·[江帆]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生态思维与哲学意蕴
·[李素娟]程式化表达:词语、句法及主题·[杨玉莹]满族蛤蟆儿子型故事研究
·[隋丽]象征与标识:满族插佛托习俗变迁中的文化互动与族群认同·[庞晓梅]格列宾希科夫和他的满语、民族志与萨满教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