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樟林乡土史料·乡党里甲释疑》。
[22]黄光舜《闲堂杂记》卷4,附录,灵感宫(1996年铅印本)。
[23]《樟林乡土史料·古迹大观》。
[24]黄光舜《闲堂杂记》卷4,附录,灵感宫。
[25]乾隆《敕封天后志》卷二,褒封。
[26]《天妃显圣录》卷下,历朝显圣褒封。
[27]《元史》卷33,文宗本纪。
[28]李献璋《妈祖信仰研究》(中译本),澳门海事博物馆1995年版,页110。
[29]李绍雄《樟林沧桑录》,政协澄海县委员会东里镇联络组、澄海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络会1990年铅印本,页18。
[30]陈汰余《樟林乡土志略·怪异》(民国34年稿本)。文中,“?”是一种竹编的晾晒用品,“此壳龟”潮州地区过年时用来祭神的一种用野菜和米粉等做成的食品,“暗芒”是一种茅草。这三个词汇都是用潮州话谐音字记录下来的。
[31]参见陈汰余《樟林乡土志略·笃行与贞节》。
[32]参见拙作《嘉靖“倭乱”与潮州地方文献编修之关系──以<东里志>的研究为中心》,《潮学研究》第5辑,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又可参见拙作《从“倭乱”到“迁海”──明末清初潮州地方动乱与乡村社会变迁》。
[33] 可参见《塘湖刘公御倭保障碑记》,见陈历明主编《潮汕文物志》上册,汕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1985年版,页335。
[34]李绍雄《樟林沧桑录》,页41。
[35]陈达《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页45--46。在该书页278,陈达再次讲到这个故事,并说明遇险时所背神像“即‘天后圣母’”。
[36]嘉庆《澄海县志》卷16,祀典。
[37]李献璋《妈祖信仰研究》(中译本),页154。
[38]陈忠烈《明清以来广东民间“天后”女神崇拜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39]参见黄光舜《闲堂杂记》卷4,附录,亥爷。
[40]有关口头传说的内容,可参见陈春声、陈文惠《社神崇拜与社区地域关系──樟林三山国王的研究》。
[41]刘志伟、陈春声《历史学本位的乡村社会史研究》。
[42] 《澄海县文物志》,澄海县博物馆1987年铅印本,页52-53。
[43] 《澄海县文物志》,页51-52,104;李绍雄《樟林沧桑录》,页52,54
[44]嘉庆《澄海县志》卷17,奉赠·捐奉赠。
[45] 《澄海县文物志》,页48-50;李绍雄《樟林沧桑录》,页39-40。
[46]参见黄光武《嘉庆十年澄海二林通匪案──兼谈樟林新兴街、新围天后庙的有关历史问题》,以及该文所附林圣渠、林圣旭、林修伟《咸惠公与新兴街》,《潮学研究》第5辑,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7]林圣渠、林圣旭、林修伟《咸惠公与新兴街》。
[48] 《历代宝案》第6册,集2卷72,台湾大学1972年版,页3666。
[49] 参见拙作《<历代宝案>所见之清代潮州商人海上贸易活动》,《潮学研究》第九辑,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
[50] 具体的论证,可参见拙作《正统性、地方化与文化的创制──潮州民间神信仰的象征与历史意义》,《史学月刊》2001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研究》第二辑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