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感生神话探析
  作者:王宪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9 | 点击数:23935
 

 

[摘要]感生神话是我国少数民族神话的一个重要类型。感生神话以反映人的起源为主体,在不同区域的民族中分布广泛。据感应对象的差异,可分为感动物、感植物、感无生命物以及感神等类型,具有明显的实用目的以及夸大的神圣生育、扭曲的因果关系、叙事的多元组合等特点,表现出早期人类的图腾崇拜、生活信息、民族关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少数民族;感生;神话

感生神话是古代神话的一种重要类型。该类型不仅在我国汉族神话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少数民族神话中也有广泛遗存。“感”字作为一个多意词,从训诂角度讲,与“咸”或“甘”相通,有“接受”之意,常作为中国文化中表示阴阳交合关系隐语之一,如《释名》中解释为“甘,含也。”“感”字又与“出生”相关,如古代的日出之地名“咸池”、“甘渊”等,这些名称也暗含了新事物产生的意思。感生神话的基本主题反映的是人类起源问题,一般叙述为远古的女子或其它物体不直接与异性交合,而是有感于动物、植物、无生命物等,而有孕生子。通过对这种特殊文化现象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揭示我国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族间的文化影响关系。
 
一、少数民族感生神话的基本类型和分布
 
“类型”作为文学评论中的一个术语,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关于“类型”的辞源,英国数理逻辑学家罗素较早意识到“集合”的概念,提出类型论,认为有一类“集合”并不是真正的集合,而是所谓的“类”,集合本身是不能包含自身的,“类”却可以。就一般文学作品而言,类型表现为一个主题相对集中的完整故事,因此,每则神话作品都会属于某一个类型。美国学者汤普森对“类型”解释为:“一种类型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传统故事,可以把它作为完整的叙事作品来讲述,其意义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故事,当然它也可能偶然地与另一个故事合在一起讲,但它能够单独出现这个事实,是它的独立性的证明。”[1](P499)一则神话可以由若干母题按相对固定的顺序组合而成,根据不同的分类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类型。
(一)感生的基本类型
从目前笔者搜集的我国各民族1881篇神话看,感生神话有176篇。绝大多数感生神话中的始祖包括神、半神、各种文化英雄、创世者及建立世界规律之人物等等,都有一个不通过婚配而诞生后代的神奇故事。为表现这些人物出生的不平凡,“感生”成为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生育形式之一。从所感的对象分类,有感应多种物象和感应单一物象两种基本类型,其中,感多种物象的神话数量不多,如蒙古族神话说,也速该为儿子贴木真求婚时,梦见白海青(鹰)抓着太阳和月亮飞来落在他手臂上。土家族神话说,“卵玉娘娘”在河边吞吃了八颗桃子和一朵桃花而怀孕三年六个月,生下8男1女,世上才有人。此类神话在内容上带有明显的后世加工成分。从单一感生神话的生育主体看,以女子(包括女神)为感生主体的神话数量达143篇,占感生神话总数的81%。据该主体所感应的对象的差异,可分为感动物、感植物、感无生命物以及感神等类型。
1、感动物。女子(女神)感动物而生育是感生神话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一般源于动物图腾。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感龙(蛇)。我国少数民族的感龙神话常常以龙的变形物出现,如白族神话说,一个女子江边寻夫时,见江中有木,逆流而上,惊迷若梦,见一美男子,乃黄龙所化,夜至房中,因而怀孕,后生9子。彝族神话说,“玛贺尼”(未婚女)因梦龙感应生子。傣族神话说,一女子在河中感金龙化作的木头,生10子,于是大地上有了龙的子孙。该类型与中华民族日趋定型的龙崇拜或龙图腾有关。
(2)感虎。如苗族神话说,婆婆生后生引雄,引雄与姑娘妮仰相约后相互误会分手,妮仰吃了引雄打死的虎肉,生怪头崽和1个女崽。白族神话说,有一位白族姑娘,梦与虎交而孕,生1男孩。因孩子生而无父,即以虎为姓,取名罗尚才(白语“罗罗”即虎)。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王宪昭的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探析
下一条: ·[叶舒宪]中国的神话历史
   相关链接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
·[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
·[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