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感生神话探析
  作者:王宪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9 | 点击数:25690
 

 

[摘要]感生神话是我国少数民族神话的一个重要类型。感生神话以反映人的起源为主体,在不同区域的民族中分布广泛。据感应对象的差异,可分为感动物、感植物、感无生命物以及感神等类型,具有明显的实用目的以及夸大的神圣生育、扭曲的因果关系、叙事的多元组合等特点,表现出早期人类的图腾崇拜、生活信息、民族关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少数民族;感生;神话

感生神话是古代神话的一种重要类型。该类型不仅在我国汉族神话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少数民族神话中也有广泛遗存。“感”字作为一个多意词,从训诂角度讲,与“咸”或“甘”相通,有“接受”之意,常作为中国文化中表示阴阳交合关系隐语之一,如《释名》中解释为“甘,含也。”“感”字又与“出生”相关,如古代的日出之地名“咸池”、“甘渊”等,这些名称也暗含了新事物产生的意思。感生神话的基本主题反映的是人类起源问题,一般叙述为远古的女子或其它物体不直接与异性交合,而是有感于动物、植物、无生命物等,而有孕生子。通过对这种特殊文化现象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揭示我国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族间的文化影响关系。
 
一、少数民族感生神话的基本类型和分布
 
“类型”作为文学评论中的一个术语,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关于“类型”的辞源,英国数理逻辑学家罗素较早意识到“集合”的概念,提出类型论,认为有一类“集合”并不是真正的集合,而是所谓的“类”,集合本身是不能包含自身的,“类”却可以。就一般文学作品而言,类型表现为一个主题相对集中的完整故事,因此,每则神话作品都会属于某一个类型。美国学者汤普森对“类型”解释为:“一种类型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传统故事,可以把它作为完整的叙事作品来讲述,其意义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故事,当然它也可能偶然地与另一个故事合在一起讲,但它能够单独出现这个事实,是它的独立性的证明。”[1](P499)一则神话可以由若干母题按相对固定的顺序组合而成,根据不同的分类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类型。
(一)感生的基本类型
从目前笔者搜集的我国各民族1881篇神话看,感生神话有176篇。绝大多数感生神话中的始祖包括神、半神、各种文化英雄、创世者及建立世界规律之人物等等,都有一个不通过婚配而诞生后代的神奇故事。为表现这些人物出生的不平凡,“感生”成为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生育形式之一。从所感的对象分类,有感应多种物象和感应单一物象两种基本类型,其中,感多种物象的神话数量不多,如蒙古族神话说,也速该为儿子贴木真求婚时,梦见白海青(鹰)抓着太阳和月亮飞来落在他手臂上。土家族神话说,“卵玉娘娘”在河边吞吃了八颗桃子和一朵桃花而怀孕三年六个月,生下8男1女,世上才有人。此类神话在内容上带有明显的后世加工成分。从单一感生神话的生育主体看,以女子(包括女神)为感生主体的神话数量达143篇,占感生神话总数的81%。据该主体所感应的对象的差异,可分为感动物、感植物、感无生命物以及感神等类型。
1、感动物。女子(女神)感动物而生育是感生神话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一般源于动物图腾。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感龙(蛇)。我国少数民族的感龙神话常常以龙的变形物出现,如白族神话说,一个女子江边寻夫时,见江中有木,逆流而上,惊迷若梦,见一美男子,乃黄龙所化,夜至房中,因而怀孕,后生9子。彝族神话说,“玛贺尼”(未婚女)因梦龙感应生子。傣族神话说,一女子在河中感金龙化作的木头,生10子,于是大地上有了龙的子孙。该类型与中华民族日趋定型的龙崇拜或龙图腾有关。
(2)感虎。如苗族神话说,婆婆生后生引雄,引雄与姑娘妮仰相约后相互误会分手,妮仰吃了引雄打死的虎肉,生怪头崽和1个女崽。白族神话说,有一位白族姑娘,梦与虎交而孕,生1男孩。因孩子生而无父,即以虎为姓,取名罗尚才(白语“罗罗”即虎)。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王宪昭的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探析
下一条: ·[叶舒宪]中国的神话历史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
·[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
·[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
·[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
·[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
·[刘悦康馨]数字媒介时代神话传统的审美实践·[刘雯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少数民族节庆的文化实践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