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感生神话探析
  作者:王宪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9 | 点击数:21860
 
(3)感鸟(吞卵)。如彝族神话说,天地初开时,女神蒲么列日因神鹰之血滴到身上而孕育了彝族始祖尼支呷洛。
(4)感蛙。如傈僳族神话说,有个叫沃木列的姑娘因抚摸过青蛙而得孕,生下个青蛙,后来青蛙变成英俊小伙。
(5)感虫。如土家族神话说,生育祖神春巴妈帕感虫而孕,所生孩子像虫子能飞,曾与巴子共居,繁衍子孙成了土家人。
(6)感象。如傣族神话说,古代有一妇人,误喝了神象之尿而有了身孕,生下1个女婴。独龙族神话说,姑娘喝了象脚印中的水后,生下1个儿子。
此外,一些民族感生神话中还存在其它一些类型,如蒙古族神话说,酋长之妻阿阑豁阿感应黄狗似的光生三个儿子。傈僳族神话说,一对年轻夫妻久婚无子,妻梦雌猴入怀生1女,这女子生很多子女,成为猴氏族。不同的民族常常会因为动物图腾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应对象。
2.感植物。感植物生人神话,与万物有灵观念有关,一般取自生活生产环境中常见的植物,类型比较复杂,包括接触与吞食两种类型。
(1)接触植物。接触植物又包括无意识接触和有意识接触两种。无意识接触的情况,如珞巴族神话说,天地诞生之时,太阳的女儿冬尼下凡,在一种叫“卡让辛”的树上搔痒而孕,生下第一个人,从此有了人类。有时还可以接触植物的变化物,如高山族神话说,一个少女在河里得到一个木棒,于是怀孕生1男孩。有意识接触的情况说明当事人已经意识到所感物的作用。
(2)吞食植物。吞食植物的情况较为复杂,这些植物一般为植物的果实,往往暗寓生殖象征的意义,表现出联想和类比的思维特征。常见的情况有:①食作物。如傈僳族神话说,古时有一女子,因食荞而受孕,生下的后代成为荞氏族的祖先。瑶族神话说,从前有两娘女,女儿吃了老人的12粒黄豆,生12个孩子。②食瓜。如朝鲜族神话说,新罗人崔氏女食瓜有娠,弥月生子。③食桃。如白族神话说,一未婚女子吃下一颗桃子,怀孕生下一个男孩。普米族神话说,女子吃了红桃受孕。回族神话说,一个老婆子食桃,生蛤蟆,蛤蟆变小伙。④食椰子。如傣族神话说,一个老妇的独生女因吃了野牛嚼剩的半个椰子怀孕,生英雄叭阿拉武。⑤食红果。满族神话说,仙女佛库伦在天池吞喜鹊衍的红果,生满族祖先布库里雍顺。苗族神话说,一位女神吞吃了老人送给她的红果,生7子。⑥其它。彝族神话说,老妇人吃开白花的青杠子,生1女。土家族神话说,姑娘河边洗衣时,吞下从河里飘来的红花,怀孕。高山族鲁凯人神话说,头目的长女拾太阳神降落的槟榔果,吞食后生下1个男孩。
3.感无生命物。除感动植物生育人类之外,感无生命物的情况也非常普遍。
(1)感天。如塔吉克族神话说,西域波斯国王派两名大臣到中国求亲,西行中公主感天孕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成为朅盘陀国第一代国王,该族认为祖先之出,母则汉土之人,父乃日天之种,故自称汉日天种。
(2)感光。如朝鲜族神话说,朱蒙母河伯女被扶余王闭于室中,为日所照,既而有孕。该类神话所感的“光”一般为“日光”,隐寓着太阳崇拜。
(3)感风。如哈尼族神话说,天和地分开时,有一个叫塔婆然的妇女被狂风吹而孕,生下老虎、野猪、麻蛇、泥鳅等动物和77个小娃娃。彝族神话说,一妈妈被风吹而孕,生1子。布依族神话说,盘果的母亲是被凉风吹而有孕。壮族神话说,姆六甲感风孕生泥人,泥人变成正常的男女。
(4)感石。如朝鲜族神话说,朱蒙之母“坐石而出”。满族神话说,姑娘梦与石头人结婚,三年生1子。
(5)饮水。如珞巴族神话说,天女麦冬海依洗澡,天河里的水喝下了一个男孩。壮族神话说,姆六甲登山受了海水孕而生下人类,以辣椒果和杨桃果划分男女。
此外还有吞食奇物类型。如羌族神话说,两个名叫索依迪(老汉)和朗(阿妈)的神,迪吃了天上叫“洪泽甲”的东西,朗吃了地下叫“迟拉甲莫”的东西后,怀孕,不久生下三子,成了羌族的祖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王宪昭的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探析
下一条: ·[叶舒宪]中国的神话历史
   相关链接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
·[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吴新锋 胡港]甘肃泾川文旅景区中的西王母神话主义
·[孙正国]乡村记忆、身份重构与神话资源的价值认同·[苏永前]神话的理论化与理论的神话化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米海萍]试析青藏地区多民族神话的内容与特点
·[霍志刚]神话的当代转化与族群认同·[黄景春]黄帝神话的在地化生产及其文化产业开发
·[何帅]网络游戏对神话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郭崇林]老三星、新三星与原古神
·[高健]神话主义与模棱的原始性·[陈连山]《山海经》中帝俊神话的再解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