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是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一个重要类型。这类复合型神话具有特定的产生背景,属于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产物,一般由洪水故事和人类起源两部分构成,并形成较为稳定的叙事结构。各民族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少数民族;人类再生;洪水;神话
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是我国少数民族神话的一个重要类型,数量多、分布广,特别是南方民族地区这类神话更具有深厚的传播土壤,存在着多种异文或变体。本文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其产生的背景和形态,洞察不同民族间人类再生洪水神话的共性特质和文化差异,并对其特殊语境中典型情节的意蕴予以解读。
一、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的产生与叙事特点
从神话发生学的角度分析,神话的产生既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有关,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不同类型的神话往往有不同的产生时间。一般来说,反映单一主题的自然神话、图腾神话等产生较早,而反映一定社会内容和社会问题的神话则产生相对晚近。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属于复合神话,包含着较为丰富的社会问题,它的产生应该晚于洪水神话和人类起源神话两种类型。
1、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产生的背景与时代
神话的产生是先民们集体劳动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的思维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理论上讲,与人类发展的历史相适应,神话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不同时段和相对应形态,大致可分为神话创作的不自觉阶段、半自觉阶段和自觉阶段,其形态也有原生态神话、次生态神话和拟神话等,尽管这些结论只是大致的宏观分析,但对于廓清神话产生和发展的总体框架很有意义。
洪水神话和人类起源神话属于早期神话。关于早期神话的产生,依据迄今为止的大量考古发掘成果和通用的碳14测定,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与这个时代相对应,马克思也提出“在野蛮期的低级阶段,人类的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想象,这一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功能,开始于此时产生神话、传奇和传说等未记载的文学,而业已给予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①还有研究者认为:“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个别单一的神话,如一些自然现象的神话,就起源了;而关于整个宇宙的神话,则可能形成较晚。从个别到一般,这符合人类认识的总的规律。”②尽管各民族社会形态的发展进程不尽一致,但其文化发展的轨迹则有一定的相似性。研究表明,原始部落或氏族多依水而居,特别是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开始制作并使用简单的工具,能够从事集体采集或狩猎活动,原始农业也在此时萌芽,而大河的泛滥成灾或天降大雨等自然灾害,不仅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还迫使先民们不得不与之作经常的抗争,于是洪水便作为一种典型的自然现象较早地进入神话中,神话中所反映的洪水毁灭世界具有客观基础。至于人类起源神话,也大抵产生在这个时期,人类起源神话在各民族中的广泛流传,体现了各族先民们对自身的热切关注与积极探讨,这种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类早期多种社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存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常常与原始宗教有着密切联系。
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的产生相对晚近。与上述洪水神话和人类起源神话相比,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是这两个类型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都以口头的形式相传承,缺乏明确的时间界定,并且对此缺乏必要的早期文化考古,一些结论只是一种推测或假设,不宜作为论证根据。因此,各民族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产生的具体时间难以断言。但从此类神话的核心问题入手,仍可以做出大致的结论,例如神话中所叙述的兄妹结婚再生人类就是一个非常多见的母题,如瑶族、壮族、布依族、苗族、毛南族、水族等41个民族的神话都有关于洪水后兄妹结婚的说法,有的说是伏羲与女娲,有的说是伏哥与羲妹,有的说是本民族所尊崇的文化英雄,其中以伏羲与女娲最有代表性,可以据此进一步分析神话产生的时代烙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王宪昭的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