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2005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
  作者:刘亚虎 尹虎彬 刘大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8 | 点击数:27844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某些文艺理论研究者的视野只局限于汉族的文艺理论领域,而对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却视而不见,成了研究的盲区。而在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55个少数民族及其先民的文学艺术理论思想,是中华文艺理论思想当然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方面。全面挖掘整理、翻译和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著述,更能完整地展现中华文艺理论思想的悠久、精深和多样的风貌。由彭书麟、于乃昌、冯育柱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114]辑录了我国44个少数民族和4个古代民族自先秦以来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上下两千年间200多位作家的300余篇(部)重要文艺论著,涉及艺术起源、艺术本质、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等领域,不仅涵括了在这之前编辑出版的少数民族文艺论著,更有20世纪90年代以后众多的新发现和新译作。该书不仅是材料的累积,同时包括对辑录文献作题解、注释、说明、作家介绍、文献评析等。《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可以说是集中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无与伦比的迷人的文艺理论壮茂景观,对于多元共生、多元一体的中华文艺理论生态全局来说有着重要的纠偏补弊的作用。

  宏观视野:历史回眸与现状透析。少数民族当代文学研究有年,也出现了几本奠基性的当代文学史论著作,不过李鸿然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民族文学史论》[115]依然是目前为止最为庞大的一种。该书上下两卷,共130万字,上卷为通论,下卷为作家作品论。论中有史,史中有论,史论结合。通论论述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语境、现实空间、写作资源、文学关系,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导师、朋友、创作心态、艺术追求,以及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特殊品格、整体风貌、辉煌成就和无法代替的价值,从不同角度系统地阐释了它的发展轨迹、主要理念、经验教训及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贡献。作家作品论论述了中国当代文坛上200余位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作家及其代表作,对作家的评论注重知人论世,对作品的评论兼顾审美的和历史的标准,又参以文化的民族的视角,集中体现了作者研究少数民族文学几十年来的成果。另外,少数民族族别文学史与概论的书写也一直在进行中,魏兰的《回族文学概观》[116]从回族民间文学流传的地域特点介绍了回族民间文学的特点及作品;按诗歌、小说、散文、综合创作的体裁顺序,概述了各地回族文学的创作、研究情况,作者在行文中时时闪现自己独到的见解,是本目前来说比较全面的有关回族文学的概况性著作。

  一些研究者开始总结各民族现当代文学的经验与教训。密英文撰文总结了20世纪的傈僳族文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作者群的形成;二是推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三是与外界产生了交流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但是,当今傈僳族文学又濒临作者大量流失、作品难有较大突破的尴尬境地,须探讨、反思这一现象,进一步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强化学习以提高自身素养,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再支持,要倡导“以文养文”,要探讨文学生存的空间和发展出路,以期傈僳族文学的又一次躁动和繁荣。[117]这可以说是少数民族文学普遍存在的发展态势和瓶颈。刘纪新归纳划分了新时期以来,壮族小说发展所呈现出的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为现实主义小说一统期;8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主义小说从探索走向成熟;9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多元化格局。[118]

  如果说上述的阶段性回顾还显得比较表面,姚新勇则将“土改”题材的小说做了分析后发现,与正统、主流的土改小说相比,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中对“土改”的叙述,尽管在叙事模式上有相似之处,但由于民族地区的特殊族情,使得这种叙事更显复杂。在李乔的小说《欢笑的金沙江》中,对“现代化”的展示和强调成了作品建构土改叙事的重要手段。只是这种“现代化”未能得到更为深入的开掘,仍然受制于传统的二元对立结构。这一结构,在范稳的《水乳大地》诗意化、多样性的文化叙事构架下才得以消融。[119]李晓峰的则从民族国家的角度来重新诠释和解读经典作品,《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短篇小说,取材于该小说的《草原上的人们》也是较早的民族题材电影,二者均在当代文坛产生了很大反响。从小说到电影,实现了个人话语到民族国家话语的飞跃。在主题形态上表现出向主流意识形态规范靠拢的倾向,人物形象上则由小说中的固定性格过渡为电影中的成长型人物形象,二者都具有共名的特性。电影与小说相比,更具有民族文化意识,在文化意蕴上则表现出脱离主流文化向民间文化回归的背离姿态。[120]这种研究就由个案的深入分析,达到理论的宏观提升,颇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包斯钦撰文描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蒙古族母语文学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探索运动:思想理论的兼容并蓄和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的多元化是其直接结果。启蒙的理性的批判的现代主义是当今蒙古语文学的主流,而后现代现象并没有给蒙古语文学带来多么深刻的变化,其影响也十分有限,但作为对已经成为新的文学传统的不满或叛逆,其呼唤、预示新的实践、新的变革的意义却是不能低估的。[121] 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牵涉到母语写作、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的冲击与影响。目前这种讨论尚处于起步阶段,值得进一步的深挖。还值得注意的是,郑靖如通过对西藏现代新闻出版教育等传媒发展的研究,揭示当代西藏文学与西藏现代传媒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正是现代传媒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西藏当代文学的文学生态、文学观念等方面,导致了西藏当代文学与传统的西藏文学之间的质的不同。[122]文学期刊、文学传媒研究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是很值得开拓的领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尹虎彬空间

上一条: ·2006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
下一条: ·2008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
   相关链接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
·[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胡琳遥]《白蛇传》传说研究综述
·[袁帅]孟姜女故事研究综述·[孙伟伟]神话图像研究综述与发展路径思考
·[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孙伟伟]神话图像研究综述与发展路径思考
·[史伟丽]近20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综述·[包媛媛]电子游戏与神话转换研究综述
·[毛巧晖]2018年民俗学研究动态一览·砥砺前行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钱梦琦]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研究综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8年年会在广西桂林开幕
·[曹顺庆]三重话语霸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2018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年会邀请函(1号)
·[浩·桑布拉登德布]蒙古国民俗学研究综述·[王京]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日本民俗(学)研究综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