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1]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
[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3]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4]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
[5] 《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6]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
[7]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8] 《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
[9]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0]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1]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2]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3]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4]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5]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
[16]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7] 《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6期。
[18]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19]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20]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21]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
[22]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
[23]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
[24] 《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
[25]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26]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27]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28]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9]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30]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
[31]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
[32] 《中国藏学》,2005年第1期。
[33] 《西藏研究》,2005年第2期。
[34] 《中国藏学》,2005年第2期。
[35]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36] 《西藏研究》,2005年第1期。
[37]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38]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39] 《西藏研究》,2005年第1期。
[40] 《西藏大学学报》2005 年第4 期)
[4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42]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 期。
[43] 《中国藏学》,2005年第2期。
[44] 《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5年第3期。
[45] 《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46] 《西藏研究》,2005年第2期。
[47] 《森林与人类》,2005年第2期。
[48] 《中国土族》2005年夏季号。
[49] 《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4期。
[50] 《柴达木开发研究》,2005年3期。
[51] 《档案与建设》,2005年第2期。
[52] 《西北民族研究》2005 年第2 期。
[53] 桑珠说唱本《曲木理赤财宝宗》、《齐日珊瑚宗》、《阿吉食品宗》西藏社科院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54]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4 期。
[55]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5期 。
[56] 《史诗(江格尔>校勘新译》,贾木查主编,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57]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6 期。
[58]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4 期。
[59]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
[60]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第4 期。
[61]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
[62] 《塔里木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63]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64] 《格斯尔全书》(第4卷),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65]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
[66]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67] 《语言与翻译》(柯尔克孜文)2005年第1期。
[68]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汉文、维吾尔文)2005年第3期。
[69] 《中国蒙古学》2005年第5期。
[70] 《柯尔克孜文学史》柯译汉,曼拜特原著,天马出版社,2005年5月。
[71] 托汗依萨克:《艾尔托斯吐克史诗的变体及其艺术特色》,见《新疆少数民族古籍论文选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72]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第4 期。
[73]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74] 《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之批评》(上、中、下),《民族艺术》2004年 1、2期。
[75] 巴莫曲布嫫:《叙事界域与传统法则:以诺苏彝族史诗勒俄为例》, 第2届青年民间文化论坛论文,2004年 8月。
[76] 巴莫曲布嫫:《叙述语境与演述场域》,《文学评论》2004年第 1期。
[77] 《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1、2、3期。
[78]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
[79]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80] 《西昌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8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
[82] 《西昌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83]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4]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6期。
[85] 《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1期。
[86]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
[87]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88]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 年第4 期。
[89] 《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吴一文、覃东平著,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90]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3期。
[9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 年第2 期。
[92]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5期。
[93]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第1 期。
[94]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第42 卷第3 期。
[95] 《摩诃婆罗多》(全六卷),[印]毗耶婆著,黄宝生主持,金克木、赵国华、席必庄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96] 顾维钧:《梵语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中译本出版》,《南亚研究》2006 年第1 期。
[97]《〈摩诃婆罗多〉导读》,黄宝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98] 《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2期。
[99] 《史诗〈狄吉尼斯·阿克里特〉与瓦西里二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社会》,李伶俐著,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5 月。
[100]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第1期。
[101] 《德国研究》2005第3期。
[102]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03]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04]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105] 《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1期。
[106] 《故事的歌手》,[美]阿尔伯特·洛德著,尹虎彬译,中华书局2004年5月。
[107] 《历史诗学》,第406页,维谢洛夫斯基著,刘宁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108] 曹顺庆:《三重话语霸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109] 刘大先:《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反思与重建》,《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
[110] 刘俐俐:《民族文学与文学性问题》,《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11] 欧阳可惺:《再谈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中的宗教意识》,《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
[112] 徐新建:《国家地理与族群写作——关于“长江故事”的文学人类学解读》,《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113] 王平:《论少数民族作家审美创作能力提高的途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 期。
[114] 彭书麟、于乃昌、冯育柱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115] 李鸿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民族文学史论》,云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116] 魏兰:《回族文学概观》,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117] 密英文:《20世纪的傈僳族作家文学》,《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1期。
[118] 刘纪新:《从统一走向多元——新时期以来壮族小说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
[119] 姚新勇:《土改、民族、阶级与现代化——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中的“土改”》,《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20] 李晓峰:《民族国家话语对个人话语的消解——从〈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到〈草原上的人们〉》,《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
[121] 包斯钦:《中国蒙古语文学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4 期。
[122] 郑靖茹:《现代传媒与西藏当代文学》,《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
[123] 田泥:《谁在边缘地吟唱?——转型期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写作》,《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24] 任一鸣:《关于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的思考》,《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4期。
[125] 马梅萍:《论陈玉霞小说创作的女性主义特色》,《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4 期。
[126] 高奇芳:《纳西族第一位女作家的情感世界——读赵银棠〈玉龙旧话新编〉中的散文》,《民族文学研究 》,2005年第4期。
[127] 帕孜来提·努热合买提:《论哈丽旦·依斯热依勒小说中表现的女性问题》,《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 期。
[128] 金虎雄:《鲜族文学家金学铁的人生经历与文学世界》,《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4期。
[129] 奥斯曼·司马义:《追求无限的精神境界——论穆罕默德·巴格拉西小说创作》,《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130] 郎樱、扎拉嘎主编《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9月。
[131] 赛力克·吾合拜:《汉文学对哈萨克文学的影响》,《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
[132] 林建华:《殊途同归:壮京文学比较研究》,《河池学院学报》,2005年第6 期。
[133] 孙秀斌:《异民族文化积淀下的艺苑奇葩——比较〈百年孤独〉和〈尘埃落定〉》,《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1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尹虎彬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