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个案:女性文学与边缘作家。如同田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内在发展轨迹、特点以及主题内容等方面都有了历史性的变化。少数民族女性作家更加侧重于对本民族文化的体认与寻找,以民间素朴的话语方式逼近女性生存的历史与现实,强调原始状态的风景与现代都市景观的多重呈现。无论是民间本土的叙事抒写、多种民族文化的沟通抒写,与融入了主流文学的写作,都着力于对女性生存、民族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反思。在民间叙事的基础上,以激越的姿态回应了民族文化的脉动,凸现了女性自我身份意识与民族意识。[123] 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甚至跃居主流的力量。女性作家和女性视角的文学创作日益引起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女性文学已经成为我国文学评论的新的领域。
长期关注女性文学的任一鸣撰文从“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这一研究命题的提出及其文化意义,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思路与重点,研究中须注意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表达了对“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的思考。[124]可以说是区域文学、民族文学与女性文学研究的结合的尝试。更多的则是面对纷纷出现的少数民族女性作家的个案研究。
马梅萍发现作为用汉语创作的少数民族女性,山东回族作家陈玉霞以其特有的女性视角、女性文本主体和女性意识为读者展现了回族女性文学的一个案例 [125]纳西族女作家赵银棠描写边地风土习俗和人物的散文情真意切,文笔淳爽。对赵银棠散文中倾注的对家乡、民族、文学前辈先贤及亲友无比挚爱的情感,高奇芳进行较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梳理,揭示赵银棠散文情感世界的审美价值。[126]帕孜来提·努热合买提撰文探讨维吾尔族女作家哈丽旦·依斯热依勒的创作,指出她以艺术家的敏感深刻地观察生活,在作品中注重描写维吾尔族妇女的生活——社会地位、命运和作为人的权利。尤其是她深刻地反映了女性最细致、最隐秘、最活跃的情感和复杂的精神状态,并且反映了她们对生命、生活的热烈感情,表现了属于女性自身的精神和价值观,欢乐的微笑和悲哀的眼泪,也表现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被毁灭了的民族精神。[127]另外,尚有杨春《民族艰难迁徙历史的真实写照》解读了拉祜族女作家娜朵长篇小说《母枪》等。这些作家或者作品评论容或比较表面化,也没有太多的理论深究,但是却反映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创作的生动文学现场。
一些原本处于文学史的边缘地带或者根本就被遮蔽的作家在本年度也获得展示的机会。比如朝鲜族现代文学家金学铁,其人生经历、创作生涯颇具传奇色彩,他以朝鲜、中国和日本为舞台谱写英雄史诗的“东亚一体型”革命战士的颂歌;他把朝鲜义勇军的生活与斗争加以艺术形象化,为因党派之争而倍受冷落的朝鲜义勇军勇士竖起了丰碑。立足于革命乐观主义的诙谐与幽默、辛辣的讽刺是金学铁创作的魅力所在,他创造了基于大众文学的多元的和开放的叙事结构。金虎雄撰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这位作家。[128]穆罕默德·巴格拉西是维吾尔族年轻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是:无情地揭露现实;寻找民族的根源;从哲学的深度进行探索;将情节置于神秘性和心理结构中进行描述。奥斯曼·司马义在肯定他的成绩的时候也指出他的部分作品中思想过于裸露,象征性淡薄,尚未提升到悲剧性的高度。[129]另外,如满族作家王度庐、壮族作家岑隆业、买买提·波拉提的文学批评活动都有专文评述。
比较研究的兴起。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交流碰撞融合分野逐渐成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兴未艾的领域。《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130]全二册上下卷就是研究这种文学关系的最新成果。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民族融合,各个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文学互补互进,形成了今日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上卷“先秦至唐宋卷”,下卷“元明清卷”,以历史的线性线索,横向比较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文学之间的交融共生,是年度最为厚重的著作之一。
汉民族是中国人口最多,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主体民族。汉族文学,包括民间文学和书面文学,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等方面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与各少数民族的历史交往中,对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和使用汉族语言文字的各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多角度和深层面的,积极和有益的影响。赛力克·吾合拜着重探讨了汉文学对于哈萨克文学的影响。[131]除了主流民族的辐射之外,各少数民族文学之间也有可以进行平行研究的地方,比如壮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而京族却是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少的民族,将这两个民族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特别引人注目。林建华撰文从两个民族不是同根生谈起,然后从客观上对两个民族的文学论长比短,再认真剖析和比较陆地和李英敏这两位壮族和京族的代表作家,最后归纳出:“民族的多样性是文学多样性不可或缺的条件”这样的结论。[132]也有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同外国文学进行比较的研究,孙秀斌就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尘埃落定》和《百年孤独》的思想蕴涵、民族特色和表现手法,试图说明立足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吸收异族文化的营养,兼收并蓄各种艺术表现技巧,是文学艺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133]比较文学视野中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焕发着生机,预示着一个学术热点的到来。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成立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以研究少数民族作家和少数民族文学,收集、珍藏、展示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宣传少数民族作家为宗旨,希望将中心建成我国研究少数民族作家和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基地。这个事件颇具象征意义,显示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愈趋兴旺的态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尹虎彬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