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徐杰舜 徐桂兰]加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现状考察与对策
  作者:徐杰舜 徐桂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31 | 点击数:17396
 
美国不仅这样说,行动上也是这样做的。美国不仅在经济上长期资助达赖集团,近几年每年给其750万美元的津贴,而且在政治上公开把“西藏问题”纳入美国对华政策,从1990年到2000年,美国策划、组织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九次提起有“西藏问题”在内的反华提案,在国际上掀起一阵“西藏问题”狂澜。
人们不禁要问,西方反华势力为什么会对新疆和西藏如此垂涎?这是因为新疆和西藏地处亚洲腹地,在地缘政治中,处于亚欧大十字的中心,是连接中亚与南亚、沟通西亚与东北亚的亚洲大陆桥。占据新疆和西藏这个战略制高点,不仅可疏通亚洲南北东西通道,更重要的是取得了亚洲特别是中亚和南亚战略的主动权。
新疆是中国西北的重要门户,与俄罗斯、蒙古以及中亚和南亚多国有五千六百多公里的边界线;西藏是中国西南重要屏障,与南亚多国形成四千多公里的边界线。占据新疆和西藏,等于撕开东方大国———中国的西北和西南屏藩,构成对中国的绝对制约。正如清代名将左宗棠1875年收复新疆前所言:倘若新疆不保,陕甘就不能保,陕甘不保,山西、京师都保不住。清王朝最终认识到:“关外一撤藩篱,虽欲闭关自守,其势不能。”(转引自王拴乾主编《走向21世纪的新疆·政治卷》,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13.)对于西藏,清代战略家鹿传霖在《筹瞻疏》中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旦西藏和其他藏区为敌所占,则巴蜀、陇西门户洞开,敌可以高屋建瓴之势,直取我国半壁河山,“故历代不惜劳縻饷,苦心营藏,务保藏靖。”
为此,谋取新疆和西藏,占据西北和西南制约中国的制高点,不仅是早期英国、沙俄殖民主义势力的梦想,更是当今美国等反华反共霸权势力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在他们眼中,新疆和西藏永远是他们一块美味的肥肉。
 
四、加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战略思路
 
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树立既是文化自觉的积淀,又是政治认同的结果。
作为文化自觉的积淀是对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历史的共识。从国内来看,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越来越显示出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从国际来看,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两极对峙向多极化的转型,世界民族关系格局的重构,中国各民族必须以一个整体的形象面对世界,也使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越来越显示出对国际交流、世界多元格局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基础就是对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历史的共识,这种共识正是中国各民族对中国民族关系发展史反思的结果。费孝通先生在提出“文化自觉”理念时就说过:“反思实际上是文化自觉的尝试。”(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载马戎、周星主编《田野工作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1998.49.)
所以,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树立本身就是文化自觉的积淀。
作为政治认同的结果,其实质上是政治认同感的形成。所谓政治认同感,简要地说,就是人民对于政治状态的一种理解和赞同的意向。(邓伟志主编《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稳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96.)这种政治认同感就是要教育公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所以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树立又是政治认同的结果。
这样看来,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政治认同都离不开教育。这是因为历史观作为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不是天生的,也不会自发产生,而必须“灌输”,也就是要由国家通过其主导政治思想的传播,通过其主导政治价值观的灌输,使中华民族的历史观牢牢地扎根在人们的观念中。一言以蔽之,就是必须在各民族中进行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教育。但是,从全国范围的宏观上看,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教育现在还仅仅局限在少数人的范围里,停留在学术的层面上,作为民间团体的行为在运作。1988年8月,费孝通先生应香港中文大学之邀,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讲演,提出了著名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为中华民族历史观奠定了学术基础。为了阐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费孝通先生于1989年在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1991年又主编,在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了《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1990年12月12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联合在广东中山市举行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学术讨论会”。此后,连续三年召开了学术讨论会,并出版了一批与中华民族研究相关的著作和发表了相当数量的学术论文,可以说为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教育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学术平台。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要在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在各民族中加强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教育。这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少数人的范围里,应该扩大到全民的范围;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术的层面上,而应该上升到政治和政策的层面;不能仅仅作为民间团体行为运行,而应该作为党和政府的行为运作。要达到这种有组织有领导的运作层面,必须从宏观上确立战略思路。
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战略呢?换句话说,什么是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唯一的、有价值的、涉及一系列不同经营活动地位的东西呢?笔者积四十余年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经验和体会,认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战略应该是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此是唯一的、有价值的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东西。因此,要在中国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强化中华民族意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原则出发,从政治上认同了民族的法律地位,这就是宪法《序言》中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这里,“全国各族人民”指的就是56个民族。这种民族意识强调的是“56个民族56朵花”,是一种分散的个性化的民族意识。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多元”的中国各民族在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关系的和谐氛围中,在互动磨合、认同、整合中,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在这种态势下,如果我们不能不失时机地把56个民族的民族意识升华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上,那么真理就有可能向谬误转化,56个民族分散的个性化的民族意识就有可能成为世界民族主义思潮泛起中的“浪花”。我国宪法中早已提出,“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近二十年新疆和西藏的民族分裂主义的猖狂活动,更是促使我们应该下决心把56个民族分散的个性化的民族意识升华为集中的共性化的民族意识,即中华民族意识。这就是加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战略思路。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徐杰舜的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郭于华]苦难的力量
下一条: ·[耿羽]危险的村庄
   相关链接
·[祝鹏程]谁之传统,传统何为:对当代北京相声传统化实践的考察及反思·[文忠祥]沉浸交互,互补双赢: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思考
·[王丹]以校园为中心:多模态学校教育聚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研究·[王昌武]文旅融合背景下深圳大鹏民俗文化考察
·[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史晓雪]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才女”现象研究
·[马知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实现途径研究·[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胡港]家庭教育民俗的概念、调查方法及展望·[高鹏程]廖泰初的教育社会学
·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定义、理念及实践(讲座述要)·[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
·[王丹]融入国民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路径研究·[孟令法]“互联网+”田野实践教学问题反思:作为方法的家庭民俗学
·[林玉惠]民众之学:中国珠算博物馆的民俗实践·[李一]重庆大足宝顶香会田野考察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报告·[何彬 马文]日本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学科构建及其反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