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间传说中的汉武帝:喜好求仙的风流天子
汉武帝作为一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多,有的在他去世前就产生了,有的出现在他去世以后,而有的则晚至东汉乃至于魏晋时期才出现。这些传说经过文人记录而文本化,今天看到的这些文本,在文学研究中称之为小说,可以分为志人小说、志怪小说、杂史小说等。汉武帝传说主要保留在《说苑》、《新序》、《汉武故事》、《风俗通义》、《西京杂记》、《博物志》、《搜神记》、《世说新语》、《洞冥记》、《拾遗记》、《幽明录》、《异苑》、《小说》等小说中。这些传说的文本化过程不排除有个别方士的参与,但并不像有的研究者所说的都是方士的创作。当时文学创作尚处于不自觉阶段,这些小说与今天作家基于生活感受的创作有很大不同,只是对民间传说的搜集、记录、剪裁和加工,并或多或少地加入了记录者自己的主观见解,也许还做了雅化上的处理,带有某些斧凿的痕迹。就作者的情况而言,现在所知的为数不多的几位可信的作者,像刘向、应劭、干宝、刘义庆、殷芸等人,虽然他们的知识和观念受到了神仙方术的影响,但他们大都算不上方士,而是满腹经纶的学者。只有王嘉身上的方士色彩较浓,经常被称作方士,或许算是一个例外。因此,有的研究者断定这些作品是方士的创作,称之为“方士小说”[6],是一种不可靠的说法。
由于这些传说离开汉武帝的历史年代越来越远,与那个时代的张力关系也就逐渐淡化了;传说对历史的倚重越来越少,玄幻的成分也就越来越多。不断增衍是我国古代传说的共同特点,古人早已注意到这一特点,宋代郑樵曾说:“又如稗官之流,其理只在唇舌间,而其事亦有记载。虞舜之父,杞梁之妻,于经传所言者,数十言耳,彼则演成万千言。”[7] 传说作为民众口传的历史,在增衍过程中不仅改变某些情节,也注入很多细节,民众以此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因而传说总是打上老百姓的感情烙印,“能够比较朴素地表现出群众的爱憎好恶之感”[8]40。 从内容上来说,在汉武帝传说中,“人们关心的也往往不再是他们的军国大事,而是他们的逸闻趣事、宫闱秘史、儿女情长。”[9] 魏晋以后汉武帝传说并不突出他的卓越政治才能,他的雄才大略和军国大事都被虚化了,人们讲述的中心话题是他寻找神仙和恋爱婚姻方面的趣事。这方面的历史记载往往很少、很简略或者根本就没有记载,但经过民众的叙说和附会之后,内容非常丰富,情节也曲折动人。譬如,关于汉武帝的童年生活,金屋藏娇非常有趣,但不见于任何正史。《史记》对汉武帝童年的记载付之阙如,《汉书》也只有两句话:“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5]155 《汉武故事》却演绎出生动的故事:
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刘彻)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长主大悦。[10]284
这个故事也许曾有其事,但更可能是长公主在汉景帝面前夸奖刘彻、促成他与阿娇的婚姻时编造的,也不排除其他宫人编造出来的可能性;后来传入民间,长时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由于时间久远,在传说中,历史事件的排列顺序以及人物关系都会有所颠倒或错位,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情,可能会转移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上。这是传说与历史记载不同的地方。历史记载是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混乱的;传说传承于众人口耳之间,只要大家都这样讲述,就可以成立,而众人讲述也注定会发生某些人物转移和情节变异的现象。关于汉武帝为王夫人招魂的传说,就转移到李夫人身上,情节也不断丰富。《史记·封禅书》载:“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1]1387《汉书·外戚传》载:“赵之王夫人、中山李夫人有宠,皆蚤卒。”[5] 3950李夫人比王夫人的史载更多,在民间也有更多的传说,招魂情节逐渐转移。在《汉武故事》中被招魂的人就变成了李夫人:“会上所幸李夫人死,少翁云能致其神;乃夜张帐,明烛,令上居他帐中,遥见李夫人,不得就视也。”[11]214-215在后来的民间叙事中都讲述为李夫人招魂,不说为王夫人招魂。这个传说流传很广,越到后来发生的变异也越多,到干宝《搜神记》卷二中,招魂的少翁变成了李少翁,招魂的过程是:“(李)夫人卒后,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李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施帷帐,明灯烛,而令帝居他帐,遥望之。见美女居帐中,如李夫人之状,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帝愈益悲感,为作诗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冉冉其来迟?’”[12]25 在王嘉《拾遗记》中,招魂的方士又转变为李少君,招魂方法也有了潜英之石雕凿人像为凭藉:
(汉武帝)诏李少君与之语曰:“朕思李夫人,其可得见乎?”少君曰:“可遥见,不可同于帷幄。”帝曰:“一见足矣,可致之。”少君曰:“暗海有潜英之石,其色青,轻如毛羽,寒盛则石温,暑盛则石冷。刻之为人像,神悟不异真人。使此石像往,则夫人至矣。此石人能传译人言语,有声无气,故知神异也。”帝曰:“此石像可得否?”少君曰:“愿得楼船百艘,巨力千人,能浮水登木者,皆使明于道术,赍不死之药。”乃至暗海,经十年而还。昔之去人,或升云不归,或托形假死,获反者四五人。得此石,即命工人依先图刻作夫人形。刻成,置于轻纱幙里,宛若生时。帝大悦,问少君曰:“可得近乎?”少君曰:“譬如中宵忽梦,而昼可得近观乎?此石毒,宜远望,不可近逼也。勿轻万乘之尊,惑此精魅之物!”帝乃从其谏。见夫人毕,少君使舂此石为丸,服之,不复思梦。乃筑灵梦台,岁时祀之。[13]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黄景春的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