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田兆元]中国神话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作者:田兆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8-29 | 点击数:13162
 

  历史研究不是资料长编,而是规律发现。顾颉刚先生的神话专题史研究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思想:现实生活是神话传说演变的内在动力。顾颉刚先生的学问虽则脱胎于清代疑古派,但是讨论神话问题却视野开阔,在他的头脑中,非历史的故事就是神话和传说。这些故事不是真实的历史,它是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民众的情绪。

  上个世纪的后半期,也分两个时期,50年代至80年代,是袁珂先生独撑中国神话研究局面。袁珂先生对中国神话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中国神话史研究的贡献也是很大的。

  袁珂先生在神话史上面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对中国神话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广义神话论,并撰写了迄今为止惟一一部以《中国神话史》命名的中国神话史著作。袁珂先生是我们讨论中国神话历史撰写必须关注的对象。

  关于广义神话学,袁珂先生指出:“在混沌状态综合体中和宗教结合紧密具原始性的神话,一般可称之为狭义神话;从混沌状态综合体中脱离出来,走向神话本身固有的文学因素的文学道路以后,我们就可称之为广义神话了。”[4] (P32)这样,神话史的描述就会把时间段拉长,突破了局限于原始时代及其“遗形”的狭小范围了。这个广义的神话究竟有多广呢?袁珂先生说,从原始神话以后,顺着两个方向演进:一是文学化,成为神话小说和有神话意味的说唱文学;二是与宗教和民俗结合,成为仙话中的神话和民间神话故事。这种见解,在当时是具有革命意义的。这对神话史的编撰也有重大影响,因为这样可以把神话史一直写到近现代。1988年,袁珂先生写出了第一部《中国神话史》,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神话研究领域里的一件大事。在该书中,仙话得到了很好的阐述,神话的历史得到伸展。迄今为止,这是一部篇幅最大的中国神话史。但是该书认为,神话要体现革命性,因此,在神话的选取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局限。同时,神话不完全属于文学领域,哲学、宗教、民俗都和神话息息相关,单纯的文学性的神话,还只是神话世界的一角,因此,在神话史领域取得重大拓展的袁珂先生的《中国神话史》,还是存在着局限性。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神话学研究出现了多元的新局面,比较研究、传播研究、结构研究、类型研究、原型研究、心理研究等等新的外来的元素加入了,但是,就像人类学发生变化一样,神话学的研究也由历时性研究主要转为共时性研究,整体上看,对神话史的研究影响有限,但是,这些探讨对于神话史的研究也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如,强调传播影响的神话研究,强调原型影响的神话研究,都能够为神话历史的撰写找到其演进的路径,应该受到神话历史研究者的重视。

  由于是史学出身,所以本人开始神话学研究是从史学家系列的神话史论述入手的。除了古史辨系列,我还关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系列的神话研究。20世纪的中国史学界,集聚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史学家。有趣的是,他们虽然号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但在对原始社会的研究方面,其理论资源基本上是来自被恩格斯发展了的进化论人类学的观念,其发展线索为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再到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摩尔根所描画的氏族社会的发展图景,在恩格斯的书中增加了许多希腊神话和悲剧的材料,尤其是在表现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时候,神话的材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论述部落会议时,荷马史诗的材料也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这样,中国的史学家在论述中国的原始社会时,便学会了用神话材料去论述原始社会的阶段。如说燧人氏是火的发明时期,有巢氏是定居时期,神农氏是农耕时期,神话传说的材料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阶段。从郭沫若、吕振羽到吴泽,其研究古代社会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本人师从吴泽先生学习古代史,深受他的一篇论文的影响,即发表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上的《两周时代的社神崇拜和社祀制度研究》[5]。这篇论文,视野开阔,神的考释和土地制度的密切关联得到了生动的透视,并且典礼仪式在文章中得到了重视,这在当时是很新鲜的。吴先生指出:社祀制度和土地制度是密切相关的。先生接着发表了关于司命、城隍和土地神的系列论文,

  这些论文的主旨为:宗教神话的世界是现实的倒影,反映了现实生活。这些观点,和涂尔干的学说很接近,但是,他的论点显然是在神话发展的历史本身中得出的。先生以宗教神话反映社会现实的视角勾画了从两周到南北朝时期神话与祭祀的发展历史,这些都是历史学家介入神话研究的重要成果。

  本人的博士论文为《中国上古神话史论》,是断代神话史,也对神话史的理论作了探讨。本人发表了一篇《论主流神话与神话史的要素》(《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第5期),是很少的专题讨论神话史理论的论文。本人的博士论文后来经过三年的修改扩充,出版了《神话与中国社会》一书,其中有专章探讨神话史的一些理论问题。书中重点谈到中国神话史上的主流神话,神话史上的神话冲突与融会,神话史运动的动力等问题。在谈到神话冲突的内涵时,书中认为,民族冲突和阶级冲突是其基本形式。因此,该书的视角便是把神话置于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冲突与融合,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冲突的社会变革运动中去观照神话的发生与变化。显然,该书的神话研究就不再只是神话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样一种简单模式,而是将神话看作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认为生活参与了社会建构,神话是社会生活本身。它既是一个记录系统,也是一个功能系统。该书实际上是一部没有冠以神话史之名的中国神话通史。[6]

  近一个世纪的神话研究中,关于神话史的研究成就,通史方面,一二部而已,有少量的不完整的断代神话史,有若干专题神话历史的研究。这样看,我们的神话历史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是任重道远的。如果没有更深一步的中国神话历史的研究,神话学的研究不可能有所进展。没有历史的学科是苍白无力的学科,也是无根的学科,在众多的学科群里就会没有地位,也不能为其他学科带来任何值得参考的资源。神话历史的研究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神话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田兆元]愚公移山:建构出来的精神与精神病
下一条: ·[孙正国]20世纪民间文学本体的理论探索及其局限
   相关链接
·[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
·[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谢言]从甘娲到娲甘:长诗《甘工鸟》价值重估·[谢虎]神话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
·[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
·[苏永前]话语、意识形态与知识生产·[秦选涵]“汉学西传”视野下晚清传教士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
·[吕树明]论屈原多重身份影响的神话书写实践及文学策略·[陆佳妮]基于“语象综合体”视角下的钟馗神话传说、图像与仪式的互动机制研究
·[卢秋彤]作为仪式的游戏·[刘雪瑽]制造“神话”:近代中国的文化翻译与知识重构
·[刘天一]中国古代旱魃神话的改造与民间暴力禳旱观·[刘建波]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文学调查队对云南彝族神话的搜集整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