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傅斯年]夷夏东西说
  作者:傅斯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17 | 点击数:25663
 

  二 亳

  然而竟有人把商代也算到西方去,其故大概由于亳之地望未看清楚,太史公又曾胡里胡涂说了一句。他说:“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熟。’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这话里边,只汤起于亳一说为无着落,而徐广偏 “希意承旨”,以说“京兆杜县有亳亭”,于是三亳阪尹之外,复有此西亳,而商起东北之事实,竟有太史公之权威作他的反证![4]查亳之所在,皇甫谧已辨之,宋人亦有论及。在近代,有孙星衍(见外集《汤都考》。)胡天游(见《石笥山房集》。)郝懿行(见《山海经笺疏》。)金鹗(见《求古录礼说》。)毕亨(几九《九水山房文存》。)王国维(见《观堂集林》。)皆主偃师之西亳为后起之亳,汤之始都应在东方。汤自东徂西之事,在今日已可为定论。诸家所说,今不具引,仅于所论之外,补申两事:

  甲、亳实一迁徙之名。地名之以居者而迁徙,周代犹然。宗周成周虽于周上冠字,其号周则一。鲁本不在今山东南境,燕本不在今河北北境,皆因徙封而迁。(说见拙箸《大东小东说》。)韩本在渭水流域,而《诗·韩奕》,“燕师所完”,“以为北伯”之韩,必在今河北省境。魏本在河东,而迁大梁后犹号魏。汉虽仍封梁王于此,而曹魏初建国,仍在此地。后世尚如此,早年“无定居”时迁徙较易,则洛邑号周,韦墟号商,亦甚自然。鲁有亳社之遗,可知亳者乃商人最初之国号,国王易其居,而亳易其地,原来不是亳有好些个,乃是亳王好搬动。或者有亳社之地皆可称亳。王国维君证汤之亳为汉之山阳郡薄县,(今山东曹县境。)以《左传》哀十四年,“宋景公曰,薄宗邑也”为证,其说至确,然不可谓汤之所居但以此为限。偃师之亳虽无确证,然汤实灭夏,夏之区宇布于今山西河南省中,兼及陕西,而其本土在河东。(详下章。)《史记》:“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集解》引孔安国曰:“地在安邑之西。”按之《吕览》等书记吴起对魏武侯云:“夏桀之国左河济,右太行,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则鸣条在河东或不误。然则汤对夏用兵以偃师一带地为根据,亦非不可能者。且齐侯镈钟云:“虩虩成唐(阳),又□(严)十(在)帝所。尃受天命,刻(克)伐□(履)同,□(败)乃灵师。伊少(小)臣隹□(辅)。咸有九州,处禹之堵(都)。”(从孙仲容释。)则成汤实灭夏桀而居其土。此器虽是春秋中世之器,然此传说必古而有据。又南亳虽若偏于南隅,然相传成汤放桀于南巢,南巢竟远在庐州境,则南亳未必非汤所曾至。大凡此等传说,无以证明其然,亦无以证明其不然。如以亳为城郭宫室俱备之都邑,则汤之亳自当只有一个。如以其为兵站而有社以祷之所,则正应不只一地。且汤时兵力已甚盛,千里之间,南征北战,当是史实。不过汤之中央都邑,固当以近于商宋者为差是耳。

  此外济河流域中以薄或博名者,尚有数处,其来源虽有不可知者,然以声类考之,皆可为亳之音转。

  蒲姑。 《左传》昭九年:“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肃慎燕毫,吾北士也。”《齐世家》作蒲姑。《诗·毛传》同。杜云:“乐安博昌县北有薄姑城。”按,汉志干乘郡已有博昌县,当今山东博兴县。

  肃慎燕亳之亳。 此亳所在杜无说,孔谓小国不知所在。然既与肃慎燕并举,当邻于肃慎及燕。

  据司马相如《子虚赋》,齐“斜与肃慎为界,”是古肃慎当即汉之朝鲜,与后世之挹娄无涉。或者此一在东北之亳即亳之初地,亦未可知。

  齐博邑。 在泰山下,见《齐策》。

  汉东郡博平县。 在济水之北,今山东博平县境。《田齐世家》之博陵,《苏秦张仪传》之博关,当即此博。

  杨守敬曰:“余以为秦县之名率本于前,其有地见春秋战国而汉又有其县者,诸家虽不言秦县,安知其非秦置?……使读者知秦之立县皆有所因,而汉志之不详说者,可消息得之矣。”(见嬴秦《郡县图序》。)此说甚通。博,博平二名虽见于后,渊源当有自耳。

  又按,“亳”“薄”二字,同在唐韵入声十九铎,傍各切。“博”亦在十九铎,补各切。补为帮母之切字,傍为并母之切字,是“亳”“薄”二字对“博”之异仅在清浊。蒲姑之“蒲”在平声,然其声类与“亳”“薄”同,而蒲姑又在《诗·毛传》《左》杜注中作薄姑,则“蒲”当与“薄”通。又十八铎之字在古有收喉之入声(一k)其韵质当为ak,而唇声字又皆有变成合口呼之可能,是则“蒲姑”两字正当“亳”之一音。亳字见于殷虚文字,当是本字,(《殷墟文字类编》五卷十五叶。)博,薄,薄姑等,为其音转,以声类韵部求之,乃极接近。此虽未能证明之假设,却颇值得留意。

  乙、蒲姑,博,薄,亳,等地之分配,实沿济水两岸而逆流上行。试将此数地求之于地图上,则见其皆在济水故道之两岸。薄姑至于蒙亳皆如此。到西亳南亳方离开济水之两岸,但去济水流域仍不远。大凡一切荒古时代的都邑,不论在那一州,多是在河岸上的。一因取水的供给,二因交通的便利。济水必是商代一个最重要的交通河流。殷墟发现的品物中,海产品甚多,贝类不待说,竟有不少的鲸骨。而卜辞所记,王常自渔,《左传》所谓渔“非君所及”者,乃全不适用于商王,使人发生其同于辽代君主在混同江上钓鱼之感。又“济”“齐”本是一字,如用以标水名,不着水旁亦可。洹水之“洹”有时作“亘”,可以为证。卜辞中有“齐□”,而“齐 □”又近于夷方,此必指济水上地名而言。(《殷墟书契前编》卷二第十五叶,“癸巳,卜贞王旬兦□,在二月,在齐□,隹王来正[征]□[夷]方。” 董彦堂先生示我此条。)商之先世或者竞逆济水而向上拓地,至于孟诸,遂有商丘,亦未可定。薄姑旧址去海滨不远。此一带海滨,近年因黄河之排沙,增加土地甚速。古时济漯诸水虽不能如黄河,亦当有同样而较弱之作用。然则薄姑地望正合于当年济水之入海口,是当时之河海大港无疑。至于“肃慎燕亳”之亳,既与肃慎燕并举,或即为其比邻。若然,则此之一亳正当今河北省之渤海岸,去薄姑亦在数百里以至千里之内。今假定商之先世起源于此之一亳,然后入济水流域,逆济水西上,沿途所迁,凡建社之处皆以旧名名之,直到陕西省境,于是有如许多之亳。此设想虽不能直接证明,然如上文所排列之事实,惟似惟有此解能适合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欧亚学研究网 2004-11-21 06:48:5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凤霞 刘志伟]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
下一条: ·[王学泰]从侠客到流氓:游侠文化变迁史
   相关链接
·《民族艺术》:2024年第2期目录·《民族艺术》:2024年第1期目录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民族艺术》:2023年第6期目录
·[邓启耀]相、义、法:民族艺术的认知与研究方法·《民族艺术》:2023年第5期目录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研究的民族融合意识与传播研究范式·[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
·[温秀秀]仪式文艺视域下新时代赣南采茶戏的保护与传承研究·[王丽清]从民族文化融合看白族大本曲《磨坊记》的文本来源与流变
·[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陶子煜]当局者观
·[孙正国 夏楠]大禹叙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研究·[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秦天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创新传承策略探析·[彭栓红]民族“三交”视域下云冈石窟的宗教新质素
·[米海萍]试析西南民族的“昆仑”记忆与民俗文化表征·[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