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在中华大文化里,闽南文化只是众多的子文化之一。但是对于从这里走向世界的众多闽南华人来说,她又是他们的母文化。世界上的人们接触到的活生生的中华文化,是走出去的华人们各自背负着的家乡文化,中国南部尤其沿海地区的文化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毫无疑问,其中重要的角色之一就是闽南文化。普渡,在每一年的特定时间段里举行,成为串联起人与祖先、人与神灵、人与人关联的媒介。由于这种文化内涵,才使其不仅生气勃勃地存留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中,并且长久地被存储在已经远离这块土地的游子们对家乡的记忆里。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大跨步地走向世界的今天,它亦成为唤起游子情结闽南、思归故土的契机。
民俗学者并非执意复旧者,研究古旧习俗目的并非要扶持那些早晚会被时代自然淘汰的古老文化里的陈渣。作为民俗学者,真诚地希望古老文化的精华被正确地认识、得以保留并被后人继承。关注民间至今仍然盛行不衰的祭祀祖先魂灵的仪式,目的在于从中发现本民族异于他民族的、浓厚的尊组崇老敬先辈特征的形成根源,探讨传统为现代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方法。显然,今日在沿海各地举行的祭祀祖先的中元仪礼,作为一个文化元素,已经成为该地区社社区文化的一个固有标志。中元节的特殊氛围,不身临其境很难品味得到。作为本地人、本宗族的一员参加,则更能增幅血缘维系感和乡土亲情。正因为这类仪式的独特氛围和它给予参与者们的文化认同感,使得它能够不断吸引海外华人届时回归故土、祭奠先人。由此可知,这类传统仪式在今日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可以作为维系海内外亲情、增进国内外友情并促进商情发展的一个聚焦点。
[本文载于日中人文社会科学学会2005年会刊《知性与创造──日中学者的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
[1] 连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连城县志》卷32,群众出版社1993年11月。
[2] 清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清流县志》卷28,中华书局,1994年12月。
[3] 陈垂成、林胜利编:《泉州旧城铺境稽略》,鲤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联合编印,1990年。
[4] 周海宇著:《泉州风物传说》,泉州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编,1990年。
[5] 福田亚细男等编著:《日本民俗学大辞典》,吉川弘文馆,1999年出版。
[6] 吴幼雄著:《泉州宗教文化》,鹭江出版社,1993年6月。
[7] 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8月。
[8] 《大藏经·二十一卷》密教,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会,1970年再刊版。
[9] 同注3。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