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依据笔者在浙江、福建各地及日本就普渡·中元节和盂兰盆节习俗所做的田野调查以及各地的地方志资料写成。本文试图通过叙述笔者记录的具体事例,观察·比较此类灵魂祭祀的仪式的结构与特征,发掘潜藏在仪式行为深处人们的心理与观念,探讨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在相同主题上显示的不同特性,尝试通过认识民俗仪式解析民俗文化的性质。
比较周边文化,加深认识本土文化,这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本文的论述由仪式的基本结构与特征、仪式行为与信仰的观察与比较、文化关联与文化特性分析三部分组成。
一.仪式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1.各地仪式事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至二十一世纪初,笔者有机会在日本各地作田野调查,近几年又连续到福建省各地的乡村城镇作民俗调查。以下先叙述闽西永定和长汀、宁化地区、闽东福州地区、闽北南平地区、闽南泉州地区等地仪式的具体事例,而后分析仪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a.日本本岛的盂兰盆会
日语称7月15日前后的相关仪式为“盂兰盆会”,简称“盆”。 过去在农历七月十五前后三天举行各种祭祖仪式,以村落或城市居民小区为单位还要举办“盆踊”大会,人们围成大圈边转圈边舞,以娱祖先。日本于明治5年正式采用西历、废除使用农历之后,传统节日习俗的大部分按西历即阳历举行,但是本岛多数地区采用了推迟一个月举行、以阳历8月15日为“盆”的做法,称为“旧盆”。一般是8月13、14、15三天算作盂兰盆会的节日期间。
日本本岛东部的做法是:人们在家里用竹竿、蒲草席捆扎好祭祀专用的台子“盆棚”、“精灵棚”,部分地区用茄子、黄瓜插四条腿做成“牛”、“马”迎接祖先,请祖先乘坐牛、马来去。如果家里有夭折的人(它不能做为时正式祖先享受一般的祭祀)就再搭一个低矮的小“盆棚”供其栖身、分享祭祀。第一天到墓前接祖先回家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在墓前面点香祈祷之后,双手放背后,做背人动作表示背祖先回家,或者在墓前点燃纸灯笼里的蜡烛,请祖先之魂随其回家。在盆棚上摆放祭品、每日燃香、供茶饭、祭祀祖先。最后一日的晚上全体家人点灯笼送祖先回到坟墓,在墓前点香、行礼、熄灭蜡烛后结束整个盆仪式。部分地区第一天在自家门口烧一小堆火、称“迎火”,最后一日的晚上烧“送火”,在自家门口迎送祖先。西部地区的“盆”仪式行为大致相同,只是在最后送祖先时一些村落把祭品投到河里顺流漂走,意味请祖先顺水回去,礼品也顺流送到祖先那里。
“盆”期间很多寺院举行“施饿鬼”仪式,很多地方的僧侣还会挨家挨户去上门念经,人们付给僧侣一定金额的“谢礼”。最近一年内新去世者第一次在“盆”期间回来,叫做“新盆”,新盆的人家要在门口张挂特殊的灯笼“盆灯”,一般提前一天开始接祖先回家,并要专门请僧侣来念经。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本岛民间的“盆”仪礼与佛教有关联。
b.冲绳的盂兰盆节
冲绳地区按旧历举行祭祖,称为“旧盆”,是“旧历盂兰盆会”的简称。一般是农历七月十三到十五的三天期间。仪式过程:农历七月十三清晨家里的男性去家族墓地迎接祖先回家过节,然后开车或步行直接回家,途中不得拐到别人家或在其它地方停留。理由是祖先的灵坐在汽车上或附在该男性的背后。祖先还会带因各种原因早逝的家人的魂一起回来。
七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天在家里供奉祖先牌位的“佛坛”上祭供各种祭品,一日三餐都要在用餐前给祖先们供奉鱼肉饭菜、茶、酒、汤,10至15分钟后,端下供品一家人进餐。在外工作就学的子孙们大多十三或十四日赶回老家,进门先给祖先送上食物礼品、敬香、行礼,与祖先一起生活数日并逐家拜访村内的亲戚。七月十五晚饭后全家人集合在佛坛前举行仪式烧纸钱、在自家门口摆放“礼物”请祖先带礼品回去,明年再来。
据观察,“旧盆”期间人们各回祭有自己祖先的老家或父母家,妇女提前给娘家的祖先送礼,正日子要随夫回婆家。各家各户来访的人都是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很少见朋友专程来访的,社交圈并不大。整个节日期间没有看到祭孤魂野鬼的行为。
c.闽西地区的七月半
福建西部永定地区将旧历七月十五日称作“七月半”,也俗称“鬼节”。村落及土楼的人们“白天敬祖先、晚上祭鬼神”,白天到祖祠、祖堂摆酒食、斋果祭祖先,晚上放河灯并焚烧“金银”施舍给无家可归的鬼魂。现在一些地方已经不做祭祀仪式而演变为亲朋好友互相走动。
长汀县CF村旧历七月十三至十六日接“太公、太婆”回家过节,同时打醮祭孤魂野鬼;DL村七月半接太公太婆回家,八月初一“祭野鬼(这里的野鬼指本村人因为病·灾等各种原因死在村子面的人)”;DT村七月十五晚上在自家厅堂给“太公太婆”烧金银,傍晚到大门外路旁给野鬼(这里是指死后没有入祠堂的人或没有子孙祭祀的魂)“烧路香”。
宁化县的七月十五称“鬼节”或“阴节”,是给祖先寄钱的日子。当日中午至下午,各家在房屋的大厅摆桌,供茶酒、三牲、荤素菜、烧香点烛供奉祖先,傍晚各家到屋外道旁焚烧冥币给野魂们,据说目的是请它不要抢祖先的钱。
连城县城关七月十四、乡下七月十五过“七月半”。相传古时因市上猪肉供不应求,官司打到县衙门,于是县官判定城关乡下错开一天。过去各家在大厅放三牲供奉祖先,晚餐时请祖先入席、晚餐后焚香烛、冥币放鞭炮送行,同时“插路香”施饿鬼。近年来开始出现此日不做祭祀仪式的倾向[1]。
清流县习俗“七月半”当日午后,各户在自家门前或路口置放三牲、酒菜、焚烧纸钱“祭祀亲人的鬼魂”。据文献记载,宋代至民国36年曾经每三年一次由县衙主办普渡道场祭渡孤魂野鬼[2],现在已不举行。
d.福州的“做半段”
福州YX村下属七个自然村分两部分,旧历八月初三日两个村、初四日五个村“做半段”。基本程序为上午在大厅祭摆酒·菜、燃香烛、放炮、烧金祭祀“地主”、“公婆妈”,午后在大门外摆酒·菜、燃香烛、放炮、烧金祭“下界爷”。这一天仪式的一个特点是外孙要来看望外公、外婆或带祭品祭祀过世的外公外婆。
午饭、晚饭时宴请亲朋,且宴请的范围极广。由于这个节不拘于血缘亲缘往来的限制,亲戚、朋友、同事都可来参加,以至于朋友的朋友以及儿女们的同学等等都被邀请,来客甚多。村民们说八月节比过春节还热闹,就是指交际圈大、来客多的特点而言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