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 燕山大讲堂现场
主讲:杨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
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承办:腾讯评论 时间:2009年4月25日
地点:中国政法大学蓟门校区学术报告厅
提要之一
祭司是神与人的中介,代表众人向神祷告,向众人传达神的旨意,传达神的道,从理论上说,祭司集团的力量来源是“神”,他的力量是从神的“道”那儿来的。君王的权力来源于什么呢?暴力优势。君王是世俗的军事和政治力量的控制者。我们今天的讨论,主要想讲清楚祭司与君王的三种关系模式,一是以祭司为主的祭司君王的教政合一模式,二是以君王为主的君王祭司政教合一模式,三是祭司、君王的政教分离模式。理解这三种不同的关系模式,对理解世界各国不同的社会结构,对理解我们今天中国的许多问题会很有帮助。
提要之二
《尚书》开篇,尧命令羲和去从事宗教事务,就是君王命令祭司并控制了祭司领地。在教政分离的美国,你不能说总统命令大主教去做什么。在阿拉伯教政统一的国家,你更不能说总统命令大阿訇去干什么。作协开会,来一个政府官员讲话,政府官员勉励作家们,要深入生活,写出这个时代的精神。作家们拿着小本本在记。这场景不是很可笑吗!
提要之三
“来吾导夫先路”!屈原的这种气质你在孔夫子身上能找到吗?孔夫子一不关心天地演化,二不敢公开以导师角色面对君王,孔夫子在君王面前是哆哆嗦嗦的。
提要之四
《易经》上说,“圣人以神道设教”,一个民族如果不在“神”与“道”上站立起来,一个民族的精神领袖们如果不将自己的精神基础建立在“神”与“道”基础上,而只是可怜地围着君王的感觉在打转转,那么这个民族的精神将是卑琐的甚至可能是卑鄙的。
提要之五
在这个意义上,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祭司的历史回位,由服从世俗权力转向服从超越性的 “神与道”,维护自己精神的独立和人格的尊严,只对天道和生命负责,通过坚守自己的“神与道”立场,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品质与生命尊严。
正文:
主持人:今天特别邀请到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杨鹏老师。杨鹏老师主要的研究领域是中国古典哲学和公共政策。杨鹏老师发表过重要的道家研究著作《老子详解—老子执政学研究》,同时杨鹏老师发表过许多有影响的公共政策评论文章。2005年11月杨鹏老师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什么”一文被《南方周末》评为中国2005年度致敬时评。我们对外通知的演讲题目是《中国民间信仰的源头》,今天杨鹏老师以这个内容为基础,换了一个题目,“祭司、君王与知识分子”,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杨鹏老师开始今天的演讲。
杨鹏: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思想。“中国民间信仰的源头”,我2008年11月在广东的“时代沙龙”讲过,这份演讲稿大家在网上可以找到。我觉得做研究的,要永远追求新的理解和认识,不要去重复别人的东西,也尽可能不要去重复自己已经讲过的东西。所以我改了题目,虽然与民间信仰仍然有关系,但是视角不一样了,内容也不大相同。这个题目,叫做“祭司、君王与知识分子”。一提到“祭司”这个概念,大家也许会觉得很遥远。“君王”,同样是历史上的角色。清王朝终结后,中国就不再有名义上的君王了。祭司和君王们都已消失进历史,但并不意味着祭司和君王们在历史上承担的社会功能已经消失了。今天的讲座,我们先一起来探讨祭司和君王之间的关系的演变,这种演变在一个层面决定了东西方文化演进的差异,这种演变跟中国今天的现实问题有密切联系。
在开始讲解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来,我的问题是:你所理解的祭司是干什么的?祭司这个概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回答一:我理解是古代做祭典仪式的主持人,比如说祖先的丧事,《祥林嫂》里面写过。
回答二:在我的印象中,祭司是一种宗教信仰的代表,任务主要是传达神的启示,是一种权威。
回答三:祭司是神与人之间的连接中介。
杨鹏:刚才三位朋友做了解答,看来大家对祭司这个概念有基本的认识。祭司肯定是跟神有点关系的。实际上今天各种有神宗教的宗教领袖们及其助手们,就是远古的祭司的延续。祭司是神与人的中介,主持各种祭祀仪式,宰杀燔祭牺牲,代表众人向神祷告,向众人传达神的旨意,传达神的道,在远古社会中,这个职业是权威的,在今天也一样充满影响力。从理论上说,祭司集团的力量不是来源于世俗权力,而是来源于“神”,他的力量是从神的“道”那儿来的。祭司的权力来源是宗教化的,是与神的信仰有关的。君王的权力来源于什么呢?暴力优势。君王是世俗的军事和政治力量的控制者。我们今天的讨论,主要想讲清楚祭司与君王的三种关系模式,一是以祭司为主的祭司君王的教政合一模式,二是以君王为主的君王祭司政教合一模式,三是祭司、君王的政教分离模式。理解这三种不同的关系模式,对理解世界各国不同的社会结构,对理解我们今天中国的许多问题会很有帮助。
第一种关系:教政合一
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祭司和君王的关系。有一本非常重要的书,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1890年就发表的《金枝》(GOLDEN BOUGH),这部书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之作。这本书在两个方面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是书中揭示的人类精神变化的三个阶段,从巫术到宗教,从宗教到科学。作者认为,科学与巫术有相通之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巫术与宗教不同,巫术中巫师是靠自己的法术的力量来改变自然,宗教徒是靠对神的信仰和祈祷来改变世界。或者说,巫术的主体是巫师自己,宗教的主体是神。诸葛亮借东风,没有向神祈祷就把风借来了,这是巫术。在这个意义上,巫术与宗教是对立的,所以西方中世纪的基督徒就大规模镇压巫术,烧死女巫。写《哈利·波特》的英国女作家J.K.罗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如果生活在十四、十五世纪的欧洲,一定会被当成女巫烧死。在这个意义上,《哈利·波特》系列书是西方巫文化传统的复兴。这种巫文化的兴起表现在许多方面,当我一看见有些女孩穿着尖尖长长翘翘的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女巫啊,巫女打扮(听众笑)。弗雷泽认为科学是从巫术中长出来的。科学家一般不会搞祈祷活动,不会说上帝请您把您的秘密告诉我吧,科学家是自己去研究自然规律,然后搞出汽车、飞机、原子弹这些很古怪的东西。科学要放在西方远古文化史上,思维逻辑属于巫术。我1995年出版过一本书,叫做《东亚新文化的兴起—东西经济发展论》,认为东亚文化的根子是巫文化。从巫术到宗教,从宗教到科学,这是弗雷泽对西方精神史的概括,给人启发,这是《金枝》给我的第一个印象。但是如果是我来总结,我觉得就应增加一个环节,即祭司这个环节,变成祭祀、巫术、宗教、科学四个环节,宗教从祭司文化中来,科学从巫术文化中来。
《金枝》给我留下的第二个印象,就是弗雷泽概括的祭司-君王一体化现象。弗雷泽发现,任何一个文明民族都经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叫做祭司、君王一体化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教政一体化”,社会权力以祭司为核心,祭司必然就是君王,祭司掌握着精神和世俗两个方面的最高权力,这个社会的统治者是祭司集团。各祭司祭拜的神可能不一样,但他们都拥有对信众的至高权力。教政一体化的这种状态,即便在今天也仍然存在,例如在阿拉伯世界,“替圣传道”的阿訇们的社会地位很高,他们领导穆斯林从事宗教活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是能够影响甚至支配世俗政权的。比如说今天的伊朗,虽然是半民主的社会,但要选上总统,没有阿訇们的认同与支持是不可能的。在过去,我国西藏地区的社会是喇嘛们为主导的,解放前的西藏绝对是喇嘛集团说了算,西藏地区的NO.1一定是喇嘛教的领袖,世俗官员们只是喇嘛集团的“打工仔”。即便是拥有教政分离传统的西方,在中世纪的时候,政教冲突很厉害,但教会的权力也是很大的,教权在很大程度上是超越君权的。君王继位,要由大主教来办仪式,皇冠由主教来给君王带上。这种模式是,宗教人士超越世俗君王,宗教权力超过政治权力,以“教”为基础的教政合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网 2009-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