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述史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口述史

[杨雁斌]口述史学百年透视(上)
  作者:杨雁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4-11-06 | 点击数:10688
 

  二、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分别加以概述。

  第一,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人。这里的“人”,既指抽象的群体,也包括具体的个人。以往的历史学往往忽视了对人的研究,尤其是忽略了对下层民众的研究。显而易见的是,强调对人的研究,意味着史学研究的真正意义的复归。早在1952年,总体史学的创始人L.费弗尔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学是关于人的科学,是关于人类过去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物或概念的科学。”他认为,“总体历史”首先意味着对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全面认识,这是史学研究的真正对象。纵观现代历史科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口述史学是“总体史学”和“新社会史”双重影响下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前者与后者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是一脉相承的。口述史学在加强群体研究和精英研究的同时,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人民大众。从历史学的角度讲,人民大众是历史的主体,走向民众才能够真实地再现历史,这也是口述史研究的真正目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历史学的其他任何分支学科都不可能像口述史学那样突出个案研究的地位。

  第二,口述史学是一门具有横向性质的典型的交叉学科,较之于历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其研究范围之广,是后者所无法比拟的。早在上个世纪末,工业史、农业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史学领域就留下了口述研究的印记。由于这些专业领域开发较早,它们同时也为口述研究的发展积累了不可多得的丰富经验。目前,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横向的、具有史学研究价值的重大问题)相当宽泛,涉及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史、科学史、劳工史、文学史、家族史、妇女史、企业史、政治史、社会史、部落史、宗教史、种族史、城市史、社区史、音乐史、绘画史、戏剧史、电影史、电视史、军事史、系谱学等史学研究领域,人们都可以通过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找到口述研究的痕迹。毋庸置疑,口述史学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上述学科的发展。

  第三,犹如其他学科,口述史学的研究同样不可能脱离原始资料,这就是口述凭证和口述史料。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史料,这种观点显然失之于偏颇。然而,就口述研究而言,口述凭证和口述史料确实是不可或缺的,它们既是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又是口述研究的直接成果。换言之,口述史料的搜集是一个过程,而史料的整理和利用则是另一个过程。平心而论,后者的难度显然要比前者大得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口述凭证和口述史料的最大特点是翔实、完整和生动,因而具有较强的资料互补性和灵活性。通过这些史料,历史学家们不仅能够“看”到历史,而且能够“听”到“活生生的历史”。正是由于口述凭证和口述史料具有上述特点,因此深受口述史学家和其他历史学家的青睐。

  三、口述史学的学科特征

  现代社会科学的任何学科都拥有自己的研究领域,由此构成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研究和分析这些特征,对于开展口述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叙述性是口述史学最为明显的特征,同时它也是口述史学当中最为活跃的促动因素。长期以来,国际史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历史研究只能依据文献资料,人们只能墨守成规地阅读历史,“而永远无法听到它们”(塔奇曼语)。口述史研究则向这种传统的观念和旧有的模式提出了挑战。以语言形式对历史现象进行调查,不仅能够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而且还能够主动地接近和研究历史,因为口述史学家往往是以“拓荒者”的身份出现的。总之,这种治史方法显然具有其他历史学科所不具备的优点和长处。

  其次,口述史学的客观性也是不容置疑的。史学研究的客观性问题是长期困扰国际史学界的“老大难”问题。由于种种众所周知的原因,修史工作连同历史学家本身都要受到统治者的制约,因此,以往的历史研究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笔者以为,口述史学的发展为上述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契机。从广义上说,口述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印证和重现历史,而非解释历史。历史研究仅仅依靠文字史料和实物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充分的口述史料作为补充,两者必须相互印证,才能够真正地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从狭义上讲,被调查的当事人往往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其叙述的历史事实至少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口述史学家在访谈和取证时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不会也不可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的凭证,这样,口述凭证和口述史料搜集工作的流程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再者,社会性是口述史学另一个突出的特征,其传统也是由来已久的。一般而言,以往的许多文献史料(尤其是正史)多多少少要得到统治者的首肯,否则将难以留存。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像司马迁那样的历史学家可谓寥若星辰。同理,普通民众(包括家族)的历史也算得上是寥寥无几。今天,历史的等式应当这样表述:人民大众认可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口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大民众,正如英国著名口述史学家P.汤普森所说,口述史学的最大作用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并使历史与现实密切相联”。口述史学家毫不隐讳地宣称,证言也可以来自下层的非特权阶级,其所表明的鲜明的社会性给当代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

  第四,口述史学研究内容的广泛性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而叙述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又决定了它的广泛性。一方面,口述研究的目的在于为现实服务,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历史依据,这不能不涉及到多方面和多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口述史学家搜集史料的方法与众不同,相对而言(较之于文献史料),史料的获取也较为容易,这也为口述研究的广泛性提供了条件。

  最后,口述史学还有一个不易被人察觉的特征,这就是口述史料的完整性。口述史料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历史资料的搜集方面。一般而言,口述史学家往往要制定出较为详尽和目的明确的访谈计划,计划越是周密,搜集到的资料也就越全面,口述史料也就显得较为完整和系统。总之,口述凭证的获取是以资料翔实为基础的。此外,口述史学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扩大范围,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多次调研,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口述凭证。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 2004-10-24

上一条: ·[齐小新]口述历史在美国刍议
下一条: ·[杨雁斌]口述史学百年透视(下)
   相关链接
·[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王丹]舞蹈口述史的理论构塑与应用价值研究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
·[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冯文开]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
·[杨玉蝶]民间文献研究的新视域·[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学科史读与写”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
·[江帆]地方性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嵌入策略及其功能·[岳永逸]为了忘“缺”的记忆:社会学的民俗学
·[刘春艳]近百年中国傻女婿故事研究述评·[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史考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