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列维-施特劳斯]社会科学对技术文明富有人情味的贡献
——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百岁诞辰纪念专辑
  作者: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8 | 点击数:11628
 


列维-施特劳斯与保罗•迪阿尔泰和他的妻子朱阿妮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纽约
©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

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在写于1956年8月8日的那份档案文件中宣称:
与人们可能相信的情况相反,
社会科学的数学化丝毫不会伴生一种不近人情的结果。
技术文明并非一种单独的文明。
富有人情味的文明取决于所有的人和一切科学门类。



 
        这里所提及的问题,丝毫不意味着人们必须承认社会科学作为一个特有的范畴,也不是通过专有的特性来界定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是否值得占有一个不同的地位?它们是否具有真正的独特之处,或者——如同人们开玩笑地所说的那样——它们不再比其它科学更加社会化了,而且科学性要少多了? 

        即使在美国,尽管半个世纪以来那里科学门类三分鼎立——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体制似乎很稳固,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门类。于是,行为科学综合了上述三个门类,因为它们直接涉及人类。然而,行为科学最地道的法语译文是“人类行为科学”,也就是说,人们又回到了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一直实行的传统的两分概念:负责处理客观世界的自然科学,和涉及人类及人类世界的人文科学。 


波若若象征性弓箭,高175厘米,
列维-施特劳斯从巴西带回

©布杭利码头博物馆

        这些方法论问题对于我们的讨论具有直接的重要意义:如果必须将社会科学视为一门单独的科学,那么,它们对文明的富有人情味的贡献毫不明显;需要对此进行说明和论证。反之,如果社会科学无异于按人文科学名义所开展的传统研究,也就是说,如果它们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那么,不言而喻的是,一切有关人类的思考当然是“人性化的”,因为它是“合乎人情的”。根据前一个或后一个分类法,它们对于进步的贡献显然也有所不同。按照第一个假设,这种贡献的设计将是工程师类型的:对某个问题进行研究,确定困难,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制定解决方案:社会秩序被视为一种仅仅需要优化的客观数据。相反,在第二种情况下,重点在于人们的觉醒:判断一种秩序是好还是坏,这个事实本身就是使它具有人情味,因为一种批评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变化。 

        什么是在社会科学名义下所开展的各类研究的共同特征?它们与社会、以及与改善对社会的认识都有关系;但是其理由各不相同。一会儿,涉及一些具有特殊特性的问题,以致人们选择将它们与其他问题隔离开来,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法律、政治学和经济学,就属于这种情况。一会儿,人们打算研究有关社会生活各种方式的共同现象,但要达到一个更深的层次和水平:这就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共同分担的愿望。最后,人们希望将在时间和空间上非常遥远的一些活动形式与人类的认知结合在一起,而这些研究属于历史与人种学。特殊性、深奥渊博、遥远:社会行为的这三种阻力形式,相应的学科都在极力以不同的方法同时克服它们。 

        这三种形式并不是以同一名义和方式建立的;我们与中世纪相隔数百年,与美拉尼西亚社会相隔数千公里,这是事实;然而,这是政治或经济体制与其他领域相当隔离,以便证实分离学科的一个惯例。人们已经可以正当地声称,这个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武断的划分,通过各种方式,将使其失掉人性而不近人情。  


        社会科学是对信条和象征符号的一种无根据的操控吗?


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的旅行记事本图(巴西1935-1939年)©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

        首先,人们可以扪心自问,所有社会现象是否具有同一程度的真实性,它们当中的某些现象(这里所列的现象本身)是否不属于一种错觉或幻象,一种集体幻觉。接下来的问题是必须弄清某些层次是否可以隔离,或者它们是否取决于另外一些层次,它们与这些层次保持着一些辨证关系。最后,科学始终要求与其对象的相关性;这里所说的社会科学,是否参照某个假对象而界定的,它们是否变成了一种游戏,一种对信条和象征符号的无根据的操控?这样,我们将会陷入一种骗局和愚弄的境地,而这正好与富有人情味相反。 

        不过,骗局和愚弄也是一种人为的操作。无论人们所承认的司法或政治体制的真实性程度如何,也不论它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客观作用如何,这些体制都是思想的产物。通过研究它们的结构与它们的运行机制,以及拟订它们的类型学,人们至少可以了解到一些东西,即:人类思想在给予未曾有过的合理形式(即使是表面的)时是如何起作用的。条件是相应的科学必须是真正的科学(也就是说它们具有全部客观性),它们所汇集的各项知识应该是富有人情味的,因为它们有利于人类了解社会的实际运转情况。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教科文《信使》2008年第5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列维-施特劳斯]人文数学
下一条: ·[列维-施特劳斯]赠送祝愿
   相关链接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王小明]视觉人类学视野下的西王母图像审美探究
·[姜容]绣映湘魂:艺术人类学视角下湖南湘绣的保护与传承·巴莫曲布嫫:加快构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
·“绽放”永恒的诗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
·[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