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运用台湾大学杨云萍文库所藏歌仔册为材料,对孟姜女歌仔册加以仔细研究,希望借以探讨孟姜女故事的叙事特点与其中的孟姜女形象。本文认为孟姜女歌仔册的叙事特点有四,分别表现在哭之哀、寻夫送衣、拾骨招魂与祭夫拒秦四段叙事上。歌仔册采用的闽南河洛话语词和语法,增添了亲切性与趣味性。对于孟姜女形象的塑造,歌仔册很成功地刻画了思春少女、贤慧妻子、闺中怨妇、勇敢妇人与贞烈女性的形象。
[关键词] 孟姜女;歌仔册;说唱;民间故事;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I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6)05-0054-09
前 言
歌仔册(或称歌仔簿)是清代以来闽南及台湾社会流行的通俗读物,它记载了一些“歌仔”的唱词,形式分为短篇的歌谣、中篇的劝世歌与长篇的故事歌等,内容则包括历史故事、民间故事、时事新闻及民俗事象等,属于说唱文学(曲艺)的一支。说唱(曲艺)是社会大众的通俗娱乐,从说唱的内容中,一般民众吸收了典故与常识,了解了民族的历史、民俗与文化,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没有录音录影设备,收音机、唱片也不很普遍的年头,纸本印刷的歌仔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流传,可说具有一定的贡献。这些通俗的小册子经过时空的流转,已然成为俗文学研究的重要材料,譬如台湾大学杨云萍教授(1906-2000)就曾经大量搜集这些通俗唱本,在他身故之后,由家属捐赠给台湾大学总图书馆收藏,成为珍贵的特藏资料。本文拟简介这批材料,并就其中的孟姜女歌仔册加以仔细研究,借以探讨孟姜女故事的叙事特点与其中的孟姜女形象。
一、台湾大学杨云萍文库所藏歌仔册简介
“歌仔”是台湾说唱艺术的代表之一,闽南的民间小调俗曲“锦歌”、“杂锦歌”是它的雏形,而后流行于台湾社会,又衍生新的名称与曲调形式,称为“歌仔”、“七字仔”、“相褒歌”、“台湾杂念”、“念歌”、“乞食调”等。①它可以是最简单的“念歌”或“念歌仔”,也可以汇聚众多歌仔调,加上身段台词,编剧成为歌仔戏。“歌仔”原先应是以口头流传的方式,由喜好者或民间艺人以“半说半唱”,或“似说似唱”、“说中带唱,唱中带说”的形式说唱,后来为了便于记忆和传诵,渐有人将其唱词用文字记录下来。最初是手抄本,大约在清末,厦门的会文堂、博文斋等书局开始将“歌仔”的唱词刊印成小册子出版,一般就称之为“歌仔册”或“歌仔簿”。其唱词通常以“七言四句”或“七字仔”形式写成,每四句一段,四句皆押同韵;艺人演唱时以壳仔弦或月琴等乐器伴奏,视场面而斟酌说与唱的变化。这类通俗读物,早期是由上海、厦门等地的书局刻印后运销台湾,后来台湾的玉珍书店、周协隆书店、竹林书局、文林书局等都曾发行铅印本,形成歌仔调与歌仔册的风潮。①
台湾学界对歌仔册的重视与收藏,可分公家单位与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公家单位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的收藏为代表。该处本已有刘复、李家瑞所收集的一批俗文学资料,在1973年又由屈万里、曾永义等组成“分类编目中研院史语所所藏俗文学资料工作小组”,重新整理编目,并继续收求,添补台湾歌仔册约三百九十四种②;私人收藏以王顺隆最著名,有三百七十多种。这两处的收藏除纸本之外,也已制成电子资料库。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闽南语典藏——历史语言与分布变迁资料库”之“闽南语歌仔册”,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郑锦全、杨秀芳主持,其中收录歌仔册原文凡二百六十四册,可直接进入网页查询原文;王顺隆的电子资料库“闽南语俗曲唱本电子全文资料库”挂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下,须申请进入。其余的收藏者,例如杨云萍、黄得时(1909-1999)两位前辈,以及施炳华、黄劲连、曾子良、陈兆南等,都有收藏资料与研究论文。从1973年到2006年的今天,歌仔册的收集、编注、出版与研究,在台湾学界已相当蓬勃兴盛。再加上民间艺人仍有可以说唱歌仔的,如杨秀卿、吴天罗、蔡添登、洪瑞珍等,也有学者为他们录音保存,③ 使得这项说唱艺术弥足珍贵。
杨云萍,1906年生,名友濂,以笔名云萍行世,为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是早期台湾文学运动的重要人物。自幼受祖父熏陶,奠定深厚的国学基础。1921年,以优异成绩破例考进一向为日人专属的台北一中,不久即开始创作,崭露头角,以诗、小说闻名。1925年,与友人江梦笔创办第一本台湾白话文学杂志,翌年曾赴日留学,1931年毕业于文化学院文学部,中日文学造诣精进。次年返台,投入南明史、台湾史的研究。战后,任职台湾省编译馆委员等职。1947年,台湾大学直接以教授资格聘请,在历史系讲授南明史、台湾史等课程,此后孜孜矻矻,作育英才,无怨无悔,直到1977年方告退休,前后达三十年之久。杨云萍于2000年去世,故旧门生等为之整理著作遗物,决定将藏书与手稿捐赠台湾大学图书馆,并举办“杨云萍教授藏书暨手稿资料展”与座谈会、专题演讲等,以资纪念。④
杨云萍的藏书,台湾大学为之设立专柜,命名为“杨云萍文库”。我们可以发现,除史学专业与创作的兴趣之外,他对于民俗文化特别关注,因此收购了四百七十余种的歌仔册,也收藏古钱币七千余枚与各式印章,其中甚至包括糕饼铺、茶庄等商号的印记,非常有意思,有文人雅趣,也有庶民风味。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