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洪淑苓]孟姜女歌仔册的叙事特点与孟姜女形象
——以台湾大学杨云萍文库所藏资料为范畴
  作者:洪淑苓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7 | 点击数:21160
 
 
[摘要]本文运用台湾大学杨云萍文库所藏歌仔册为材料,对孟姜女歌仔册加以仔细研究,希望借以探讨孟姜女故事的叙事特点与其中的孟姜女形象。本文认为孟姜女歌仔册的叙事特点有四,分别表现在哭之哀、寻夫送衣、拾骨招魂与祭夫拒秦四段叙事上。歌仔册采用的闽南河洛话语词和语法,增添了亲切性与趣味性。对于孟姜女形象的塑造,歌仔册很成功地刻画了思春少女、贤慧妻子、闺中怨妇、勇敢妇人与贞烈女性的形象。
[关键词] 孟姜女;歌仔册;说唱;民间故事;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I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6)05-0054-09 

 
 
前 言
 
歌仔册(或称歌仔簿)是清代以来闽南及台湾社会流行的通俗读物,它记载了一些“歌仔”的唱词,形式分为短篇的歌谣、中篇的劝世歌与长篇的故事歌等,内容则包括历史故事、民间故事、时事新闻及民俗事象等,属于说唱文学(曲艺)的一支。说唱(曲艺)是社会大众的通俗娱乐,从说唱的内容中,一般民众吸收了典故与常识,了解了民族的历史、民俗与文化,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没有录音录影设备,收音机、唱片也不很普遍的年头,纸本印刷的歌仔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流传,可说具有一定的贡献。这些通俗的小册子经过时空的流转,已然成为俗文学研究的重要材料,譬如台湾大学杨云萍教授(1906-2000)就曾经大量搜集这些通俗唱本,在他身故之后,由家属捐赠给台湾大学总图书馆收藏,成为珍贵的特藏资料。本文拟简介这批材料,并就其中的孟姜女歌仔册加以仔细研究,借以探讨孟姜女故事的叙事特点与其中的孟姜女形象。
 
一、台湾大学杨云萍文库所藏歌仔册简介
 
“歌仔”是台湾说唱艺术的代表之一,闽南的民间小调俗曲“锦歌”、“杂锦歌”是它的雏形,而后流行于台湾社会,又衍生新的名称与曲调形式,称为“歌仔”、“七字仔”、“相褒歌”、“台湾杂念”、“念歌”、“乞食调”等。①它可以是最简单的“念歌”或“念歌仔”,也可以汇聚众多歌仔调,加上身段台词,编剧成为歌仔戏。“歌仔”原先应是以口头流传的方式,由喜好者或民间艺人以“半说半唱”,或“似说似唱”、“说中带唱,唱中带说”的形式说唱,后来为了便于记忆和传诵,渐有人将其唱词用文字记录下来。最初是手抄本,大约在清末,厦门的会文堂、博文斋等书局开始将“歌仔”的唱词刊印成小册子出版,一般就称之为“歌仔册”或“歌仔簿”。其唱词通常以“七言四句”或“七字仔”形式写成,每四句一段,四句皆押同韵;艺人演唱时以壳仔弦或月琴等乐器伴奏,视场面而斟酌说与唱的变化。这类通俗读物,早期是由上海、厦门等地的书局刻印后运销台湾,后来台湾的玉珍书店、周协隆书店、竹林书局、文林书局等都曾发行铅印本,形成歌仔调与歌仔册的风潮。①
台湾学界对歌仔册的重视与收藏,可分公家单位与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公家单位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的收藏为代表。该处本已有刘复、李家瑞所收集的一批俗文学资料,在1973年又由屈万里、曾永义等组成“分类编目中研院史语所所藏俗文学资料工作小组”,重新整理编目,并继续收求,添补台湾歌仔册约三百九十四种②;私人收藏以王顺隆最著名,有三百七十多种。这两处的收藏除纸本之外,也已制成电子资料库。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闽南语典藏——历史语言与分布变迁资料库”之“闽南语歌仔册”,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郑锦全、杨秀芳主持,其中收录歌仔册原文凡二百六十四册,可直接进入网页查询原文;王顺隆的电子资料库“闽南语俗曲唱本电子全文资料库”挂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下,须申请进入。其余的收藏者,例如杨云萍、黄得时(1909-1999)两位前辈,以及施炳华、黄劲连、曾子良、陈兆南等,都有收藏资料与研究论文。从1973年到2006年的今天,歌仔册的收集、编注、出版与研究,在台湾学界已相当蓬勃兴盛。再加上民间艺人仍有可以说唱歌仔的,如杨秀卿、吴天罗、蔡添登、洪瑞珍等,也有学者为他们录音保存,③ 使得这项说唱艺术弥足珍贵。
杨云萍,1906年生,名友濂,以笔名云萍行世,为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是早期台湾文学运动的重要人物。自幼受祖父熏陶,奠定深厚的国学基础。1921年,以优异成绩破例考进一向为日人专属的台北一中,不久即开始创作,崭露头角,以诗、小说闻名。1925年,与友人江梦笔创办第一本台湾白话文学杂志,翌年曾赴日留学,1931年毕业于文化学院文学部,中日文学造诣精进。次年返台,投入南明史、台湾史的研究。战后,任职台湾省编译馆委员等职。1947年,台湾大学直接以教授资格聘请,在历史系讲授南明史、台湾史等课程,此后孜孜矻矻,作育英才,无怨无悔,直到1977年方告退休,前后达三十年之久。杨云萍于2000年去世,故旧门生等为之整理著作遗物,决定将藏书与手稿捐赠台湾大学图书馆,并举办“杨云萍教授藏书暨手稿资料展”与座谈会、专题演讲等,以资纪念。④
杨云萍的藏书,台湾大学为之设立专柜,命名为“杨云萍文库”。我们可以发现,除史学专业与创作的兴趣之外,他对于民俗文化特别关注,因此收购了四百七十余种的歌仔册,也收藏古钱币七千余枚与各式印章,其中甚至包括糕饼铺、茶庄等商号的印记,非常有意思,有文人雅趣,也有庶民风味。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祝秀丽]重复与变化:重复律的双重特征
下一条: ·[林继富]民间叙事传统与故事传承
   相关链接
·[王伽羽梓]新媒体视域下非遗传衍的内部革新和时代路径·[苏长鸿]“何处是江南”抑或“处处是江南”
·[郝佩林]论江南民间说唱艺术的乡野表达·[王均霞]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袁帅]孟姜女故事研究综述
·[常莹莹]民间口头叙事与地方风物互构·[王素珍] 赞土地与唱春
·[朱万曙]董永故事的汉、彝说唱文本·[国家玮]乱世中的治世想象
·[祝鹏程]中国曲艺说唱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袁学骏]关于河北耿村的孟姜女传说
·[陈红玲 陈信宁]试论江绍原《发须爪》的研究方法·《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说唱”专家组成立
·《继承与发展:庆祝车锡伦先生欣开九秩论文集》出版·刘祯 刘云水 主编:《继承与发展:庆祝车锡伦先生欣开九秩论文集》
·何红艳:《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研究》·[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
·[袁学骏]耿村的孟姜女传说生态·[黎敏]从《孟姜女》传说的演变看其传承的内在动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