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起步虽晚,又受日益喧嚣的商业文化的侵扰,但是以《民族文学》为代表及各少数民族自治区、州等地的文学刊物如《西藏文学》、《凉山文学》、《红河文学》、《怒江》等,依然在默默地监守着文学的阵地,为少数民族文学的园地既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当代作家,也孕育一批少数民族文学的批评家。《民族文学》每年还举办“新人奖”,提携新人。
综观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大致呈现出三种形态:宏观综合性把握、地域性鸟瞰和个案性探讨。
赵志忠对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在中华文学整体结构中的位置做了界定,同时展望了新世纪的发展态势76。栗原小获《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纵横论》从民族生存学、文化历史学、文艺本体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比较文学和文艺传播学的思维方式,对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进行全面地审视和评估77。
区域性研究取得的成果较多,研究者一般将某地区或某民族文学现象作整体集束式的观照,主要包括西南、西北和东北几部块。邢斌《海南少数民族文学论析》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南的在作家文学发展情况,分析了海南少数民族文学总体性的特征,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色:地域性、民族性和创作形式的多样性,表达主题的相似性78。华子奇、陈立浩主编的《五指山风韵—海南少数民族文学探析》,是本年度海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另一收获。这部著作站在“关系性”的立场,探寻了民族文学传统与现代民族文学的血缘关系、民族民间文学与民族作家文学的渊源关系以及少数民族文学与周边民族文学的交流关系,并且重视梳理黎族和苗族文化的传承关系。可以说是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区域性个案79。
包晓玲《新时期湘西少数民族作家小说创作刍论》,及时的总结了湘西少数民族文学阶段性的创作成果80。涂鸿《当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诗歌语言中的现代意象》从双语角度对少数民族诗歌创作进行研究的尝试,提示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新的可能性,尽管不是首创,但是值得提倡81。
西部文学作为一个整体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有赵志忠《民族文学在西部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82、石世明《文化视界中的西部乡土小说述略》83等,《唐都学刊》2003 年1期还专门组织了关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西部文学”的笔谈。不仅作为群体的西部文学受到关注,西部各民族的文学也得到了一定的总结。比如,维吾尔族文学在20世纪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历史进程,已有丰厚的积累。如同阿扎提·苏里坦《20世纪维吾尔族文学的发展》一文中总结的,不同的文学流派互相拓展、互为补充,使维吾尔族文学更加多姿多彩,真正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她以现实主义为主旋律,在小说、戏剧文学方面成果卓著,诗歌创作很好地继承了民族的传统84。但总体来说,单个族群文学的宏观研究尚存在不足。
除了汉语研究论文及著作以外,有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在他们的文学刊物和学术刊物上用民族文字也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民族文字刊物尽管很少为汉语学界所认识,但是在民族地区是有影响的,对于民族自身文化特质的保存也有一定的意义。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藏族等都有以民族文字撰写的论文在本地区学术刊物上发表,如乌云毕力格《试论20世纪末蒙古族诗歌的民族文化历史意识审美现象》85、道润腾格尔《现当代蒙古族诗歌中剑意象象征》86、包玉荣《论满都麦作品批评思维的功能》87、包玉荣《满都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88、马明奎《生态:从现代批判到诗性恢复——试论满都麦小说传统重建中的生态美学意义》89、米热努尔·艾力西尔《维吾尔儿童文学的讽喻性》90、策·朝鲁门《西方现代主义与蒙古文学》91、斯琴《蒙古族都市小说家与启蒙意识》92、娜弥雅《“17年”蒙古族小说叙述艺术》93、舍·敖特根巴雅尔《关于新时期蒙古族小说形象的社会属性》94、色·敖特根巴雅尔《新时期蒙古文小说人物塑造所体现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的对立与统一》95、雅·铁木尔斤《“迎猎梁”上的猎人好汉及他的衰落》96、色·乌日斯嘎拉《小说意义的建构与叙述节奏——评巴·昭日格图的中篇小说《猎人阿爸和他的猎犬》》97、满全《现代诗歌的鹰意象象征》98、楚鲁《当代蒙古族诗歌形式美论著研究》99、道日娜腾格里《当代诗歌中的水意象象征》100、塞力克《浅谈我国哈萨克族科幻短篇小说的特点》101、伊马木《文学翻译对维吾尔文学发展的影响》102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尹虎彬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