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2003年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
  作者:汤晓青 刘亚虎 尹虎彬 刘大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3 | 点击数:28181
 

   (二)注重探讨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对于中华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魏强的《从文学交流看藏汉文化交流》44、陈立明的《〈仓央嘉措情歌〉与门巴族藏族的文学交流》45、岗·坚赞才让的《〈格萨尔〉中授记神贡曼杰姆与西王母——藏汉民俗文化交流研究之一》46、杨树喆的《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于中华民间文学的总体风格》47、刘亚虎的《〈庄子〉与南方民族文化》48、秋喜的《浅谈〈青史演义〉对儒家思想的吸收与借鉴》49、李献芳的《民族融合背景下的〈续夷坚志〉》50、刘亚虎的《楚辞与南方民族文化》51、杨义的《多民族的碰撞融合以及文化哲学》52、霍然的《论北朝民族大融合对唐代诗歌的影响》53、王青的《早期狐怪故事:文化偏见下的胡人形象》54、汤晓青的《回族文学批评家李贽的多元文化背景》55、徐蔚的《汉化中的反拨与继承——薛昂夫散曲的个性特色》56等文章,分别依据汉语文学文献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学材料,捕捉到了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信息,研究者的学术见地多有精彩之处。

   (三)对于各民族作家作品的研究逐渐深入

  《古代少数民族诗词曲赋家研究》在六章中分别对少数民族诗人、词人、散曲家、戏曲家、诗画(书)家,以及少数民族诗人对于诗词研究等方面的贡献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论者研究的古代19位各民族的文学家,既有学界较为熟知的萨都剌、丁鹤年、纳兰性德、贯云石等人,也有不大为人人们了解的西夏诗人昂吉、蒙古族诗人梦麟、五代词人李珣等人。论者的出发点着重在于发掘这些以不同的民族身分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坛的作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肯定他们在历史上的特殊贡献。57有关维吾尔族古代文学研究的文章有:罗淑荣的《〈福乐智慧〉中天人和谐思想来源探析》58、穆罕默德·艾沙的《试论〈福乐智慧〉的戏剧特征》59、热依汗·卡德尔的《摩尼教与高昌维吾尔文学艺术》60、王佑夫的《维吾尔族古代诗学之星》61等。关于少数民族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文章有王佑夫的《清代满族文学批评述略》62、段丽萍的《试论古代羌族作家与阕的文艺观》63。鲜于煌的《试论唐代三峡少数民族“獠人”的民俗生活特色及影响》64、沙马拉毅的《论彝族毕摩文学》65、张泽洪的《元代回族诗人萨都剌与道教》66、宝玉柱的《〈一层楼〉和〈泣红亭〉中审美观语言观转变轨迹》67等文章,也值得我们关注。

  近年来高等学校的教材编写工作对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根据现代学术的格局和学科分类,对少数民族文学作了整体描述。著作者从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现实出发,从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两个方面,对55个少数民族的文学作了较全面的介绍。作者用体裁分类作为本书的基本结构,在不同文体的框架中分别对不同的民族的文学成就或文学现象加以介绍,避免了以往对以口头文学为主要内容的少数民族文学作统一的历史分期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68

   三、现、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研究

  2003年的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研究一如既往,依然平静而稳定地向前发展。与往年相似,研究多集中在现当代文学研究,尤其是作家作品的个案探讨,内容涉及哈萨克族、苗族、土家族、满族、彝族、白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哈尼族等十几个民族的作家,包括老舍、沈从文、端木蕻良、萧乾、陆地、艾克拜尔·米吉提、黄永玉、田永红、吉狄马加、栗原小荻、班果、南永前、郑判龙、叶梅、乌热尔图、叶广芩、景宜、甘·希儒嘉措等人,被评论的作品以小说、诗歌居多,部分是散文和报告文学,关于戏剧的比较少。问题意识匮乏使得这些研究陷入思维的惰性,能由个案上升到理论高度的不多,批评总体水平不高。但是,部分研究已经涉及生态文学、族群批评等较为前沿的问题。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探讨由于学界现代性的探讨以及全球化语境下民族主体意识的觉醒,在本年度有较大的开拓,论题集中在对既有少数民族批评方式的反思和族群意识彰显的探讨,犹重在地域性少数民族作家群落的研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尹虎彬空间

上一条: ·[李建宗]裕固族文学研究50年述评
下一条: ·2004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
·[邹艳梅]近二十年来礼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郑雅婷]歌唱革命:东北书店出版物中的革命动员民歌研究·[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
·[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喻颖 林毅红]新时代湖北汉绣文化基因传承研究
·[虞佳芯]瑞安龙舟竞渡的变迁研究·[叶婷婷]温州市永嘉县高额嫁妆与家庭结构关系研究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杨宇]明清洛阳地区关帝信仰碑刻的生成机制研究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