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2003年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
  作者:汤晓青 刘亚虎 尹虎彬 刘大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3 | 点击数:30419
 

 

  二、古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

  2003年的少数民族古代文学以及各民族文学关系的研究工作成果较多,出版的专著、刊发的论文数量较多,探讨的问题所涉及分支领域也较为宽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一)依托于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工作的顺利进展,金代文学研究、元代文学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长期以来,文献资料的匮乏一直制约着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的古籍整理与出版工作,在学科的基础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辽金元三朝的文献的整理工作成绩更为突出,对少数民族古代文学研究、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有最为积极的影响。2003年(含部分2002年12月出版)面世的几部著作和论文集,反映了新的学术思路,展示了新的学术格局。

  《金诗纪事》一书,是对民国陈衍编写的《金诗纪事》进行整理,除点校之外,主要是重新阅读了大量的文献,扩大了采辑的范围,增补了近二百四十家。辑注者以是否金代移民和是否生活年代主要在金作为取舍标准,将相关人物、内容纳入本书的条目之中,保证了《金诗纪事》采辑范围的完整。该书充分尊重学界已经发表的各类成果,根据原书编著者在作家小传后附录部分佚事或评论资料的基础上,在作家诗后增设“集评”一项,将此类资料移入。又广泛采辑宋、金以后历代诗话、序跋、评论、批注,择其精要者附入,以“【补】”字示区别,显示了著者的求实严谨的学风和现代性的学术理念,加大了本书的学术含量和使用价值。全书采辑了396位金代诗人的有关文学史料37.8万字,对于金诗的研究是一项非常实际的基础建设工作。41

  《元代文学文献学》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元代文学的新的格局。作者认为,尽管戏曲在元代取得了一代之辉煌,但诗文仍然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且在元代,传统的诗歌依然是人们表达感情最主要的语言形式。其次,作者介绍了元末至今的数百年中,人们对元代文学认识和评价的变化。除了诗文、戏曲之外,词曲、小说、文论文献,在这部书中都占有相当的比重。也就是说,在这部书中,元代各体文学都受到了相当的重视。这部书同时也可以作为元代文学研究史来读。在这部书中,从元朝当代直到今天,人们对元代文学文献整理和研究的情况清晰可见。本书打破了学术界过多关注元曲文献的局限,将元代文学文献的介绍扩大到了元代文学各体。作者按年代辑录,并对所辑录之文献予以简约介绍。是目前国内辑录元代文学文献最全的专著。42

  《元诗史》是一部重量级的断代、分体文学史,该书的出版对于元代各民族文学的关系研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著者此前关于元代西域诗人群体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元代文学研究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元诗史》中,作者专门在第二卷“蒙古色目诗人”中系统评述了元代诗坛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即众多的蒙古、色目诗人使用汉语进行创作的成就及贡献;在第三卷“北方诗人”中也列出专节对元好问、耶律楚材在北方文坛上的特殊地位,特别是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贡献作出了准确客观的评价。43

  本年度《民族文学研究》在“北方民族文学与文化”专栏辽金元文学研究刊发了刘毓庆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狼图腾神话与中国文学中之狼意象》(2003年1期)、胡传志的《北方民族政权于辽金文学》(2003年1期)、徐子方的《辽金元文学与文人境遇》(2003年1期)、王永炳的《元剧曲中的蒙古语及其汉语音译问题》(2003年1期)、詹杭伦的《〈元遗山志〉叙论》(2003年2期)、刘达科的《金元耶律氏文学世家初探》(2003年2期)、黄震云的《辽代的文化观念和文学思想》(2003年2期)、张晶的《辽金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03年2期)等几篇文章。从这些文章切入问题的角度和论述的方法,可以看出该刊的编辑倡导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进行文学史的研究,从哲学史、思想史的角度把握文学思想的演变,运用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的方法阐释文学现象这样一种跨学科、跨文化研究的学术理念。

上述专著和文章的作者都是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他们对于辽金元三代文学研究的出发点并不是要做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但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时期的文学发展的特殊性是每一位研究者很难回避的。随着学界学术观念的调整,在中华文学的整体框架中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文学发展加以考察,不断拓展着古典文学的研究领域,使得原本冷寂、边缘的学科领域逐渐显现出蓬勃的生机。这也是我们在考察少数民族古代文学研究的现状时,对各朝代的文学、特别是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朝代的文学特别加以关注的基本出发点。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尹虎彬空间

上一条: ·[李建宗]裕固族文学研究50年述评
下一条: ·2004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
   相关链接
·[王均霞]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野中的本土女性民俗学研究·[郭俊红]山西聚宝盆传说的文本结构与叙事动力
·[朱韵伊]主体性与物质性: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路径拓展·[朱煜荣]纳西族热美蹉传承人的双重身份调适与实践研究
·[朱梁灏]民俗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与批判的日常生活研究述论·[周俊]新发现的海南郑昌美抄存本《流水庚路簿》研究
·[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张尊孔]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劳作时间与情感模式的关系研究
·[张宗建 王迪]从戏曲程式到视觉图式:鲁西南戏曲年画的跨媒介叙事机制研究·[张宇萱]遗产化视角下传承人口述史的作用机制与当代价值
·[张珊珊]两汉时期孔子形象演变研究·[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
·[张淇源]媒介养老:一种宗族养老传统的理论路径与可能·[张佳庆]艺术乡建的当代性问题和传统性价值研究
·[叶育伦 查群]明清泰山庙产特征研究·[姚航]都市民俗的“再嵌入”及其调适:非遗的“异地落户”现象研究
·[杨卓玥]西安回坊口承文学的文化叙事与传承研究·[杨宇]当代泰山香社及进香习俗研究
·[杨茜]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故事的诗学研究·[杨丽嘉]边地回响:《盛京时报》所呈现的东北“歌谣运动”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