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概述
(一)理论与研究方法探索
在中国,以往人们对民间口头文学的探讨,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文本研究,具有历史学的旨趣,突出了它的历史文献价值。按照20世纪民俗学的学科观点来看,这种研究多少忽略了口头传统诸多体裁样式的社会文化意义,文本背后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关系被抹杀了。民俗学的对象非常宽泛,比较理想的是要研究那些高度类型化的样式,而众多的民俗学的对象是高度类型化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俗学的对象往往是一些典型的样本。通过研究一些样本,能够解决一系列同一性的问题,例如,通过史诗演唱研究,我们试图探索民间大型韵文叙事的基本构造和法则。通过歌手的个案追踪,希望描述民间社会的表演制度和表演者的社会角色,同时希望了解个人与整个传统的关系。1晚近民俗学以文本、文类(史诗、传说、故事、歌谣)、传统(语言、文化、社会历史)为基本出发点,开展比较口传统的研究,特别强调共同性之外的独特性的研究。像藏族、蒙古族、彝族这样一些民族,他们的口头传统各有其独特性的方面。对独特性的解释要充分考各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特点,同时又能够在不同的传统之间找到可以提供比较的共同的点。以下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经验。
近年来,民间文学理论研究领域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建设中国特色的民间文学理论体系和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的问题了。比较引人注目的文章,就有刘锡诚《发展我国自己的民间文学理论》、王松《关于建设中国式的民间文学理论体系的几个问题》(均发表于1984年)、钟敬文《建立中国民俗学派》(发表于1999年)等。对此,户晓辉认为,这一口号的提出,多半并非出于学理的缜密考虑,而是出于近代以来我们一以贯之的情绪化与本土主义价值观的态度和要求。户文提出了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富于启发意义。2仿佛是作为补充似的,刘锡诚描述了20世纪30~40年代社会—民族学派相关的一次实践,强调了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括学术传统的梳理,强调民间文学研究工作的作品与本国本民族受众之间的桥梁作用。3杨树喆提出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相互交流和影响是一种普遍的、多层面的文化互动现象。各民族民间文学相互交流与整合的结果促成了中华民间文学的既具有多民族性又具有统一风格的特点。4东邻日本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理论是我们关注的另一焦点。邹明华谈到日本学者柳田国南1940年出版的《传说论》,以西方民俗学界最近20年所关心的一些理论问题为背景来重读这本书,发现它即使是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颇具知识原创性的著作。5
(二)神话研究
中国各民族一些著名的神话类型继续是研究的热点。刘毓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狼祖神话与中国文学中之狼意象》引用丰富的古籍资料,描述了北方民族狼祖神话的各种形态以及在民族融合中神狼的命运、意象的变迁。6《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还刊发了那木吉拉《古代突厥语族诸民族乌鸦崇拜习俗与神话传说》、苑利的《朝鲜族熊虎同穴神话源出北方羌族考——兼论中国彝语支民族熊虎图腾崇拜的北来问题》,也探讨了北方民族的图腾崇拜问题。何永福《九隆神话与图腾受孕机制》则分析了南方民族著名的九隆神话所隐含的一些原始文化因素。7向柏松《水生型创世神话与民俗文化》系统地梳理了此类神话的各种形态,深入探讨了它所包含的文化因子在民俗中的沉淀。8
关于蒙古族神话研究的文章有那木吉拉的《蒙古创世神话的佛教神话文化影响》9、金海的《蒙古族神话〈额日黑莫日根〉的文化解读》10、贺·宝音巴图的《论蒙古族神话〈天女之惠〉的多彩组合美》11、那木吉拉《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月亮斑痕神话比较研究》12。
林继富的《论西藏的天神信仰》以藏族、珞巴族神话等为资料,论述了离天穹最近的“世界屋脊”上的人们的天神信仰,梳理了西藏天神信仰的大致概貌,考论了藏族天神信仰的缘起以及藏族天神发生变化的主要动因,总结出藏族天神信仰的特征:神力的综合性、形象的混容性、天神的社会化和政治化等。13文日焕《朝鲜古代鸟崇拜与卵生神话之起源探究》指出,朝鲜古代鸟崇拜思想与卵生神话是独自发生、发展的,并非"南方流入"。朝鲜古代卵生神话是原始狩猎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可分为南北方卵生神话。稻作文化的传入推动了朝鲜卵生神话的演化,丰富了朝鲜神话元素和象征体系,并促使南北方神话在原型结构上进一步产生差异。14
罗宗志的《盘瑶渡海神话考释》15、彭兆荣的《瑶汉盘瓠神话—仪式叙事中的“历史记忆”》16、杨建军《羌族起源神话考》17等文章通过文献考释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将研究引向深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尹虎彬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