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刘锡诚]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朱自清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03 | 点击数:24237
 

 

[摘要]:在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朱自清先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以中国新文学史、古代文学批评和歌谣研究为方向,将歌谣故事纳入到现代学术研究之中,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重要的歌谣研究遗产。

[关键词]:民间文艺学;歌谣理论,歌谣研究

朱自清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时与友人合影左为朱自清

 

  朱自清(1989—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海州。现代散文家、诗人、教授。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写作。1920年秋,创办《诗刊》。1925年,清华学校增设大学部,由胡适、俞平伯推荐,朱自清到北京清华任教;后任中国文学系第二任系主任。1931年到欧洲休假游学。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1948年6月,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1948年8月20日,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记雅俗共赏》等。身后由浦江清将其在清华的讲义稿本编为《中国歌谣》一书,于1957年9月由作家出版社在北京出版。

   (一)把歌谣故事纳入现代学术

   与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倡“兼容并包”的学术风格,从而校内形成“攻守之势”的格局不同,清华大学的一批学者则另辟一途,不以“守成”与“破坏”为追求,而以“建设”、以“中西融会,古今会通”为风格,贯穿文史哲各系,形成了一个广义上的“清华学派”。朱自清应属于“清华学派”中的一位。

  朱自清在杨振声之后任中文系主任,前后达16年之久,是对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一人。杨振声在悼念朱自清的文章里说,他在任期间,凡关乎系的事情,他与之商量最多的就是朱自清。朱自清早期的成就在散文和诗,曾编过《新潮》,创办过《诗》,1927年写下了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然而,此后,他确定“国学是我的职业,文学是我的娱乐”,毅然放弃文学创作,走上了学术之路,以中国新文学史、古代文学批评和歌谣研究为方向。而在系里学人中树立“中西会通”的学风,也极尽努力。1988年王瑶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纪念朱自清先生逝世4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说:

   清华大学中文系的成就和贡献,是和朱先生的心血分不开的;朱先生当了16年之久的系主任,对清华中文系付出了巨大的精力,朱先生在日记中提到要把清华中文系的学风培养成兼有京派海派之长,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既要视野开阔,又不要大而空,既要理论谨严,又不要钻牛角尖。他曾和冯友兰先生讨论过学风问题,冯先生认为清朝人研究古代文化是“信古”,要求遵守家法;“五四”以后的学者是“疑古”,他们要重新估定价值,喜作翻案文章;我们应该采取第三种观点,要在“释古”上用功夫,作出合理的符合当时情况的解释。研究者的见解或观点尽管可以有所不同,但都应该对某一历史现象找出它之所以如此的时代和社会的原因,解释这为什么是这样的。这个学风大体上是贯穿于清华文科各系的。朱先生在中文系是一直贯彻这一点的。清华中文系的学者们的学术观点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他们的治学方法与墨守乾嘉遗风的京派不同,也和空疏泛论的海派有别,而是形成了自己的谨严、开阔的学风的。……他强调要适应我们的时代发展。……清华中文系的许多学者都强调时代色彩,都力求对历史作出合理的解释,而不仅仅停留在考据上,这个学派是有全国影响的,在社会上发生了很大的作用。[1]

   清华中文系的学者们的学术研究,如闻一多的上古神话研究和《诗经》、《楚辞》研究,杨树达的汉字研究,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许维遹的管子、尚书研究,浦江清和余冠英的古代文学研究,都呼应了朱自清强调的兼取“京派海派之长”、追求微观上谨严与宏观上开阔的理念。朱自清自己,则先后写下《现代生活的学术价值》(1926年4月)和《诗言志辨》(1937年6月)这两篇著名的论文,阐述了他的学术观和治学观,受到学界的重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上一条: ·[刘锡诚]顾颉刚与“古史辨”神话学
下一条: ·[刘铁梁]开拓与探索的历程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
·[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
·段友文:《民间文艺学论纲》·[王霄冰]文艺民俗学理论新探
·[范金荣]悼念我的恩师张余·[刘思诚]“十七年”时期关于鲁迅与民间文艺的整体研究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从我国三大史诗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陶立璠]我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相识、相知
·[毛巧晖]文本与理论:民间文艺学的双重建构(1949—1966)·[王雪]高擎民间文艺学旗帜——评刘锡诚《民间文艺学的诗学传统》
·[庄振富]民间文艺学的百年回顾——刘锡诚《民间文艺学的诗学传统》述评·[侯仰军 林继富]彰显独特魅力 关注日常生活
·[祁连休]中国故事的独特魅力·毛巧晖:《20世纪下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思想史论(修订版)》
·[王霄冰]文艺民俗学的学术范畴·[毛巧晖]民研会:1949—1966年民间文艺学重构的导引与规范
·相识满天下 知音世不稀——刘锡诚先生访谈录·深切缅怀乌丙安教授:纪念专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