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刘锡诚]“新时期文艺”的诞生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8 | 点击数:10534
 
 
527日上午,第三届中国文联全委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开幕式在西苑饭店礼堂举行(三届二次全委会召开于19636月)。参加开幕式的有文联全委、特邀代表、在京文艺工作者800多人。来宾有:中央宣传部部长张平化,副部长黄镇、朱穆之、廖井丹,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文化部副部长刘复之,《红旗》杂志社负责人熊复,《人民日报》负责人秦川,新华社社长曾涛,《光明日报》负责人杨西光,国家出版局局长王匡。会议由恢复中国文联和各协会筹备组组长、大会执行主席林默涵主持。中国文联副主席茅盾致开幕词。由著名电影演员于蓝代读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的书面讲话稿《衷心的祝愿》。黄镇代表中央宣传部作报告,题目是《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而奋斗》。之后,由筹备组副组长冯牧代表筹备组报告会议筹备经过。(茅盾《开幕词》、郭沫若《衷心的祝愿》、黄镇《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而奋斗》、《中国文联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决议》、周扬《在斗争中学习》、巴金《迎接社会主义文艺的春天》,均见《文艺报》1978年第1期,715出版。)
中国文联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在中国文艺史上是一次重要而特殊的会议,她宣告了被“四人帮”砸烂、十年不能活动的中国文艺家自己的组织——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重新恢复了!由于多年来被禁止活动,代表们一旦聚集在北京,群情振奋,要求发言的人十分踊跃,秘书处先后收到发言稿70多份,实际安排在大会发言的只有40多人,其他的在小组会上发言。发言中提出的问题和涉及的方面甚广,从批判“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和种种罪恶,对作家艺术家的迫害,到重提深入生活,繁荣创作,加强文艺理论批评,到文学史的写作中如何清除“四人帮”评法批儒的影响,等等等等。所幸的是,大会闭幕之后,出版了一本大会文集,将这些发言都收集在其中,为文学史写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从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角度来说,这次会议的决议中,第一次使用了“新时期文艺工作”这样的词汇,从而宣告了“新时期文艺”的正式诞生。65大会通过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的决议》中说:“会议决定在明年适当的时候,召开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战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讨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任务和计划,修改文联和各协会章程,选举文联和各协会新的领导机构。会议对恢复文联和各协会筹备小组这一段工作表示满意,责成筹备小组继续负责筹备第四次文代大会。”郭沫若的书面讲话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作家、艺术家的活动,包括深入生活和从事写作,都是劳动,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作家、艺术家是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作家、艺术家对人民有益的劳动,是会受到党和人民尊重的。”“全国文联和各个协会一定要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劳动,支持他们的创作,爱护他们的积极性,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建议,帮助他们前进。我们这些在文联和协会担任工作的人,要学习我党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发扬民主的好作风,在文艺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造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中国文联副主席巴金在29日的大会发言《迎接社会主义文艺的春天》中说:“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要大力表现新时期中的新的题材、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我们主张题材多样化,但同时又主张应该以反映现实斗争的题材为主。”他还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创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
原文刊于中国文化报 200923“纪事”副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上一条: ·[刘锡诚]李苍彦《俏皮话里的手工艺》序
下一条: ·[刘锡诚]《汉族风俗文化史纲》序
   相关链接
·[左怡兵]故事演述与仪式实践:《西游记》故事版块的聚合动力·[张歆]从移民书写到“我们”的歌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
·[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
·[李美茹]庙会旅游中民间文艺团体的功能研究·[李国太]革命文艺的“生成”:川陕苏区红色歌谣创编机制研究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杨婷婷]“抗日”与“娱民”的兼顾
·[杨镕]从“老妈上京”到“跑驴”·[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
·[肖永晖]山花烂漫新时代、凝心聚力话民艺·[温秀秀]仪式文艺视域下新时代赣南采茶戏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李盛]文艺现代性的中国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