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乌丙安]哈萨克情歌艺术魅力赏析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12 | 点击数:22644
 

    直接召唤情人名字的抒情歌句,在哈萨克情歌中占有显著位置。这些句子在情歌创作流传中形成两种状态:一是青年们的即兴口头创作,必然真切地直呼自己心爱的姑娘倾诉衷情,他们用不着假托别的什么情歌,只要唱出自己的心声就可以了;二是青年们在传唱这些情歌时,很自然地把称呼的名字改换成自己情人的名字。这样,就使情歌采录者采到千姿百态、情深意长的咏叹调,许许多多好姑娘的名字便被记录在歌集中,成为固定的保留情歌。这种直抒胸臆的表现方法,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情歌传统中都较多地运用,象维吾尔情歌、蒙古情歌,这种手法也常见,但是哈萨克情歌的这种抒情特色尤为鲜明突出,更具有典型性。

    哈萨克情歌的抒情深度也具有特色。它运用夸张的手法并不多,不像有些民歌那样描绘思念情人用“床上的眼泪洗得澡,地上的眼泪撑得船”去概括。它往往用直接表述的手法强调爱情之深。例如以下的唱句:

  “……为了你,我把鞋底都跑穿;”

  “这双手驯服过烈马,却得不到心爱的姑娘。”

  “你毡房前的草都踩平了,为什么你不答应?”

  “我弹起东布拉,歌唱卡尔卡,

  真诚的怀念呵!弹破了指甲。”

  “我想你想得肠子都快断了;”

    以上这些直接抒情和优美动人的形像融汇在一起,便构成了哈萨克情歌十分迷人的魅力。

    哈萨克情歌的抒情显然还有象自由奔放、隐喻含蓄等表现特点,这似乎不用赘叙了。

    在鉴赏哈萨克情歌时,更重要是对情歌演唱的音律、节奏及演唱方式与习俗的了解。像情歌与婚礼仪式的结合。原文押韵、音节的特点,弹拨乐器东布拉及吹奏乐器色勒孜鄂与情歌的配合,以及哈萨克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方式,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老实说,笔者对此,尚属无知,未敢妄加评议。

    哈萨克情歌中,常常对情歌本身给予赞美,把歌声与自由的心愿,与真诚的怀念,与爱的奉献,凝成一片,为哈萨克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充实了力量,为哈萨克族民间文艺增添了丰富多采的斑斓!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条: ·[陈华文]叙述与文化:在表层和隐义之间
下一条: ·[陈华文]试论两兄弟型故事产生、传承的动因
   相关链接
·[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梦雅]“绣”的能动性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王小明]视觉人类学视野下的西王母图像审美探究
·[汤健敏]节日结构中民间艺术的传承·[隋丽]情感叙事与故事的内在性艺术
·[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强妍]非遗视角下山西兴县道情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
·[潘超青]“猴马”形象组合的民俗渊源与艺术转换·[刘垚瑶]器乐与戏乐的交融:国家级非遗晋北鼓吹与晋北代表性戏曲的融合、传承与发展
·[姜容]绣映湘魂:艺术人类学视角下湖南湘绣的保护与传承·[方守永]《苗族古歌》的叙事艺术研究
·[额尔毕黑 刘桂英]鄂尔多斯婚礼现代化转型与民间传统舞台艺术融合研究·[段治兰]赋声以物 赋音以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民歌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活态展示研究
·[邓艺梅]玩的是灯、演的是舞、妆的是戏、讲的是礼·《民族艺术》:2024年第4期目录
·四时花开 ——“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展·《民族艺术》:2024年第3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