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正大光明、明察秋毫的最高执法者 太阳光芒万丈,所照之处,无不光明,令万物原形毕露,美丑现于众前。所以人们相信太阳神有可看穿一切的眼睛,“太阳能看到人间的正与错,他巡视整个世界,洞察人们的一切思想”,“可以看到一切,无论是善还是恶”(麦克斯·缪勒,1989:187)。它无所不察,无所不知,见善而赏,见恶而罚,维护人间的公道,人无可隐藏或逃脱。许多崇拜太阳神的民族都视之为人间正大光明、明察秋毫的最高执法者。美洲阿柏支印第安人不敢做违背常规和道德的亏心事,生怕被太阳看见而受罚。我国东北鄂伦春族人在争论是非时,对着太阳发誓所说为实,否则愿受太阳惩罚;遇受委屈时,向太阳申诉,祷求它澄清真相,辩明曲直,除祸降福(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办公室,1957:51)。哈萨克族人当被诬偷了别人财物时,对太阳发誓:“××的东西如果是我偷了,我将随着西落的太阳完蛋 。”剑川白族人在遇此情况时,则向太阳发誓:“如果我偷了你的东西,我死,太阳落,我落;我没有偷你的东西,你死,太阳落,你落。”(云南省编辑委员会,1983:89) 云南哈尼族则求日月作证,表白自己:“白天太阳见,晚上月亮见,我没做亏心事。”(清波,1989) 汉族、满族也有类似的认识。康熙皇帝殿堂上高悬“正大光明”匾,清代各级地方长官问案时,座后墙上,多悬“明镜高悬”匾,匾下为画有红日的图案,皆取太阳正大光明、明察秋毫之意。民间教派也是如此。长生教《众喜粗言宝卷》载《太阳经》云:“道在玄虚转,海底现真形,万里常对面,方寸不离身,恶孽镜中照,善事也知闻。众生有眼目,认我古天尊。”皈一道《燃灯佛说太阳经》云:“每年二月初一日,太阳升殿察万方。谁敬太阳谁不敬,该赏该罚两相当。十一月内十九日,太阳生日贺万方。贺喜切莫伤物命,吃素焚香拜古阳。”由于自周代以来,“天”在神谱中的地位升高,所以太阳神的这一职能被“天”分去不少。
4.公平无私、宽厚仁慈、恩泽万方的仁君 在民间教派看来,太阳神不仅是世界的创造者、统治者,还是光明与温暖的赐予者、生命的生养化育者、丰收的赠与者。“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犹如人之父母,生、养万物和人类,赐予它们光与热,使万物生长,农业丰收,人类赖以生存活动。“太阳佛”在为大众辛苦劳作,“春夏秋冬无闲忙,东南西北尽照临”,恩被万方,万类无差,普施温暖、照耀、生养化育之恩。皈一道《登天梯·燃灯佛说太阳经》云:“乾坤阳气原太阳,太阳内含太阳光。此光根在无极内,生生不穷仗太阳。天无阳光天昏暗,地天阳光地寒凉。人无阳光心蒙昧,物无阳光色黑黄。古来阳气生万类,今后阳气呈千祥。”长生教《众喜粗言宝卷·劝敬日月卅》云:“我劝那,世上人,逢宝莫轻。第一是,日月星,名为至宝。那一件,不靠他,二佛②养,天地间,多慈悲,照燎男女。四洲内,亮堂堂,靠活众生。东头起,西头落,日夜奔忙。多辛苦,无安闲,只为男女。大地人,那一刻,不靠日月?况且那,天庭上,难少一刻。倘一时,不出来,走路无门。虽然有,神力大,无法可使。不若你,小凡夫,穿吃自能。谁知道,无日月,全无收成。贫也死,富也死,天当棺材。所以要,劝世人,敬重日月,每朝夜,磕几头,拜谢三光③。”《太阳经》颂太阳佛:“掌教乾坤利万物,调和三界利人民……太阳当明佛,掌教大乾坤,调和三界乐,利养万类生。”太阳道说得更通俗易懂:“人类万物乃阴阳二气所化生。阳气来源于太阳,所以人类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是太阳给人类带来生命、幸福,比如树上结的果子,朝阳的一面能熟,好吃,背阳的一面发青,不好吃。所以要选择太阳正道,报答太阳的生育之恩。”
民间教派还以为,太阳佛之所以温暖、照耀、生养化育万物、众生,在于它有宽柔、慈悲之仁德。敬拜日月,就要向日月学习,加强道德修养。《众喜粗吾宝卷·劝敬日月卅》 批评对太阳嫌冷道热的人,赞颂日月不计毁誉、任劳任怨、服务众生的宽广胸怀:“我见他,有一等,咒骂三光,也骂,暖也骂,难做日月。谁知道,骂三光,尽骂世上。天也恨,地也恨,三教尽恨。骂你到,无间狱,永不超生。只有那,日月佛,总来照管。多慈悲,多宽柔,并无恨心。我劝你,为人的,也发慈悲。吃长素,做好人,正已修身。”皈一道《登仙梯·礼拜太阳神咒》也予以歌颂:“东方结磷大帝君,仁同天地恩同春,大公无私能普照,去寒添暖养人身。我今朝拜添和气,再学仁德如春温……学的明德同日月,普劝世界出迷津。”民间教派正因为视太阳为仁君,所以要人们心悦诚服地以侍君王之礼,对之匍匐敬拜。长生教教导人们:“君也星,臣也星,都在头上。见星宿,犹如那,见王一般。所以要,低头拜,叩谢三光。”皈一道要人们“拜时先行九叩礼,双手举揖对太阳”。民间教派还想象着太阳像君主一样,有宫殿,把太阳从春分开始育化万物之日,比喻作仁君登殿问事施仁政,称为“太阳星君升殿日”。对待太阳,犹如家天下时代的子民对待仁慈的君主一样,一面无比敬畏,一面充满家庭似的依赖和热爱,呼它为“灵父”、“老爷子”、“老头子”,敬仰爱戴之心无与伦比。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