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孔祥涛]救主、仁君与长生之源:明清以来民间教派的太阳神
  作者:孔祥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08 | 点击数:21519
 

另一方面,从秦朝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了君主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对小农经济有巨大的影响。如果明君、仁君当朝,普施仁政,亲民爱民利民,与民休息,则国治民安,小农经济正常运行,农民生活较为平和宽松;如果昏君、暴君当政,横征暴敛,侵民扰民、虐民、残民、罔民,则国乱民危,小农经济遭到破坏,农民生活艰难,甚至无法生存。因此,历史上昏君、暴君造成的政治动荡、战乱比比皆是,受害最大的是农民。他们无法抵御这种命运,只能寄希望于出现一位“好皇帝”,一位明君、仁君,这就是所谓农民的皇权主义。关于“好皇帝”的观念,虽然是秦朝以后才有的,但在周代已露出萌芽,那就是“明君”、“仁君”的概念。《尚书·洪范》云,殷“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但殷时作子女的亦是父母之奴隶,所以天子对民谈不上亲爱之情,而是 “惟辟(君)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尚书·洪范》)。周朝鉴于商朝亡国的教训,提出“敬德保民”,实行德治,以德待民,以达到“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即民众拥戴的目的。周武王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就是说要以民意为天意,施政以德。后来周武王被儒家奉为古代“仁君”之一。《诗·大雅·泂酌》把指挥水利灌溉的君主尊为“民之父母”。春秋时期楚国子西对“……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左传·昭公三十年》)的吴王大加赞誉。《荀子·君道》云:“君者何也?曰:能群也。能群者何也?曰:善生养人者也。”《韩非子·忠孝》云:“夫所谓明君者,能畜其臣者也。”《礼记·中庸》指出君王“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见,明君、仁君就是要像天地对万物那样,对人民行化育生长之道,像父母对子女那样,生育哺育,亲爱慈护。“君父”、“子民”的概念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被称作“父”或“爷爷”、“大公无私能普照”、“仁同天地恩同春”的太阳神,就是个典型的“仁德”“帝君”、典型的“明君”了。所以,民间教派信仰中太阳神的“明君”、“仁君”形象,是小农经济基础上农民皇权主义政治思想在宗教意识上的反映,集中体现了专制主义制度下农民的臣民心态。

马克思关于19世纪50年代法国小农的一段话,为中国小农脑海中太阳神的“仁君”形象提供了最恰当的诠释:“由于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有地域的联系,由于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任何的共同关系,形成任何的全国性的联系,形成任何一种政治组织,所以他们就没有形成一个阶级。因此,他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所以,归根结底,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马克思,1972:693)民间教派信仰的太阳神正是我国小农理想中所需要的这样一位代表:它是世界的创造者、最高统治者,人间公正的执法者,人类仁慈的养育者,是农民的主宰、高高在上的权威,是农民利益的保护者、阳光的赐予者。一句话,太阳神形象是封建时代中国农民政治上的“仁君”理想的宗教体现。反过来说,狂热的太阳崇拜这一表象掩饰下的社会思想,实质上是小农对封建专制主义体制下开明君主的期盼与拥戴。在封建专制主义时代,“明(仁)君”统治无论对国还是对民,无论对生产力还是对文化都比昏(暴)君统治好,所以,就封建时代而言,清明政治乃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政治状态,太阳神信仰成为农民的仁君理想亦属合理要求,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但同时,它也不自觉地成了专制主义政治在民间最广泛的思想基础。因为理想是一回事,往往社会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从自然方面讲,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的年景实在少,天灾人祸、饥饿冷寒、生老病死令人感到人的渺小无助、命运的无常、人生的短暂、现世的艰难;从社会方面讲,“仁君”难逢,太平盛世难遇,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战乱带来的浩劫,使人们犹如生活在冬季的寒夜中。因此,小农渴望得救,享受永恒的温暖与光明。他们等待救世主,如同在黑夜寒冷中等待破晓的太阳一样。他们在乡土生活意识支配下,不自觉地把佛教中弥勒佛、弥陀佛的救世主角色套在他们所熟悉和热爱的太阳身上,视之为大救星,对之顶礼膜拜,不断祈祷唱颂。就宗教救赎意义而言,作为救世主的太阳佛,与弥勒佛、弥陀佛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就政治意识而言,太阳佛的大救星形象,乃是政治上“仁君”观念的救世主化。其宗教基础,当然是佛教的救世主主义和民间教派的太阳神观念。其政治思想基础乃是小农的皇权主义,其心理基础乃是封建专制体制下小农的臣民心态。可以说太阳神的大救星形象,既反映了农民对专制统治下现实生活状况的不满、绝望,又暗示了他们对“仁君”治理下光明世界的美好向往。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2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恬]海峡两岸神灵俗信、传说的比较
下一条: ·[杨忠谦]辽代的拜日风俗及文化解读
   相关链接
·[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马晴]从食俗到节庆
·[李雄锋]神化和俗化:南狮“点睛”仪式的象征意义与应用逻辑·[肖海明]试论清代《天津天后宫行会图》的叙事结构和象征意义
·[晏周琴]甘肃省莲花山地域多民族共有的泉神信仰及象征意义·[雷米·马修]昆仑山在先秦中国文学中的象征意义与现实之美
·[陈进国]宗教内卷化与去过密化·[才贝]论后藏“望果节”仪式结构及象征意义
·[荣新]丧葬纸扎的源起及其象征意义·[车锡伦]“非遗”宝卷集收进民间教派的经卷
· [刘宗迪]太阳神话、《山海经》与上古历法·[郑书京]韩中茶文化内在数字的象征意义
·关于颁发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太阳神鸟奖”的通报·[瞿明安]论象征的基本特征
·[何彬]论中日正月食品的象征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