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该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唐代社会与节日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7CLSZ04)系列性成果之一。
[2] 张勃:《政策过程视角下的唐玄宗诞节》,《民间文化论坛》2007(3)。
[3] (宋)曾慥编:《类说》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873-28页。
[4] 《旧唐书》卷一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367页。
[5] 《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4637页。
[6] 关于为什么寒食在上巳节前一天就会影响到举行上巳公会,德宗没有说,笔者以为,应是因为此时寒食上墓已浸以成俗,公务人员也要在寒食清明放假期间上坟扫墓,国家自然不能夺情。
[7] 《魏书》卷七一《裴粲传》载:“前废帝初……复为中书令。后正月晦,帝出临河滨,粲起于御前再拜曰:‘今年还节美,圣驾出游,臣幸参陪从,豫奉宴乐,不胜忻戴,敢上寿酒。”见该书,中华书局,1974年,第1573页。
[8] (南朝)宗懔著,谭麟译注:《荆楚岁时记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50页。
[9] 《玉烛宝典》,转引自(南朝)宗懔著,谭麟译注:《荆楚岁时记译注》,第50页。
[10] 《全唐诗》卷八四,,中华书局,1960年,第911页。
[11] 《旧唐书》卷一三,第366页。
[12] (宋)张淏撰,张宗祥校录:《云谷杂记》卷二,中华书局,1958 年,第20页。
[13] 关于千秋节的设计,详见张勃:《政策过程视角下的唐玄宗诞节》,《民间文化论坛》2007(3)。
[14] 《十三经(全一册)》之六《礼记》,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第53页。
[15]《后汉书·祭祀志》:“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勾芒,车骑服饰皆青,歌‘青阳’,八佾舞云翘之舞。”《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第3181页。
[16]《旧唐书》卷一三,第367页。
[17] (唐)李肇撰,曹中孚校点:《唐国史补》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丁如明、李宗为、李学颖等校点《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全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92页。
[18] 以上内容未标明出处者均出自《旧唐书》卷一三,第369、376、385、387、394、396、397页。
[19] 参见《全唐诗》卷一Ο九、三二Ο。
[20] 《全唐诗》,第1127页。
[21] 《全唐诗》,第3440页。
[22] 这次宴会因为二月一日下雪的缘故移到了二月七日举行。
[23] 《旧唐书》卷一三,第387页。
[24] 《全唐文》卷五一八,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版,第5262页。
[25] 《全唐文》卷六九Ο,第7068页。
[26] 《唐会要》卷二九,中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544页。
[27] 《兆人本业》即《兆人本业记》,是一部官修农书。据《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记载:“太后尝召文学之士周思茂、范履冰、卫敬业,令撰……《百僚新诫》、《兆人本业》各五卷……藏于秘阁。”宋人王应麟《困学纪闻》记载《兆人本业》所记为“农俗和四时种莳之法”,共八十事。
[28] 《旧唐书》卷一三,第366页。
[29] (唐)李肇撰,曹中孚校点:《唐国史补》卷下,载《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全二册),第192页。
[30] 王纬,字文卿,并州太原人。举明经,以书判入等,累官彭州刺史、检校庶子兼御史中丞、西川节度营田副使。贞元中检校工部尚书。十四年卒,年七十一,赠太子少保。《全唐文》卷六二六,第4455、4456页。
[31] 参见《旧唐书》卷一四,第420页。从此,中和节宴在唐代成为明日黄花,成为曾经亲历盛况者对往事的追忆。吕温就作有《二月一日是贞元旧节有感绝句寄黔南窦三洛阳卢七》:“同事先皇立玉墀,中和旧节又支离。今朝各自看花处,万里遥知掩泪时。”表达了抚今追昔、怀念故交之情。
[32] 《全唐文》卷六二六,第6325页。
[33] 《旧唐书》卷一七,第528页。
[34] (宋)吴自牧:《梦粱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页。
[35]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384页。
[36] (宋)王应麟:《玉海》卷三Ο,四库全书。
[37] 《大金集礼》卷三二,四库全书本。
[38] 其他三首为《二月一日郡圃寻春》、《连天观望春忆毘陵翟园》、《过扬子桥》,分别载(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三六、八、一六、三Ο,四库全书本。
[39] (宋)刘昌诗撰:《芦浦笔记·芦浦笔记原叙》,四库全书本。
[40] (宋)廖行之撰:《省斋集·原跋》,四库全书本。
[41] 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166页。
[42]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第485、327页。
[43]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第25页。
[44] 《辽史》卷五三《礼志》“岁时杂仪”,中华书局,1974年,第878页。
[45] 在笔者看来,明清时期十分盛行的二月二节之起源与中和节密切有关。二月二重农事的内涵与中和节的内涵一致,且被不少人称为“中和节”,还有那些被视为二月二节俗活动的活动总是在二月初一日举行。如果此种说法不错,中和节的民间传统性质更无庸置疑。
[46] 《绀珠集》,四库全书本。
[47] (宋)吴自牧:《梦粱录》,第6页。
[48]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四库全书本。
[49]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831页。
[50] 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三联书店,2006年,第239页。
[51] 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四库全书本。
[52] 《旧唐书》卷一三O,“李泌传”。
[53] 周来祥:《和·中和·中——再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及其审美特征》,《文史哲》2006(2)。
[54] 《汉书》卷四,中华书局,1962年。
[55] (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卷八,中华书局,2004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2008-9-12 19:40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