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张勃]从官方建构到民间传统:中和节的故事[1]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04 | 点击数:14790
 
二、政策实施:德宗朝的中和节
 
通过文献资料,可知中和节在德宗朝的盛况。其主要活动有:
1、节日宴乐
宴乐是中和节的重要内容。其实,设置中和节的最初动机就在于增加宴乐的机会。尽管决策时增加了中和节重农、劝农的内涵,尽管唐德宗也说过“耽乐岂予尚,懿兹时景良”的话,“与众宴乐、诚洽当时”的想法还是居于重要位置,由此不仅规定“内外官司休假一日”,并以中和节代替正月晦日成为三令节之一,赐钱给官员集会为乐。从现存资料看,除特殊情况外,唐德宗都要在中和节宴会群臣。
 
贞元五年,初置中和节。御制诗,朝臣奉和,诏写本赐戴叔伦于容州,天下荣之。[17]
(六年)二月戊辰朔,百僚会宴于曲江亭,上赋《中和节群臣赐宴》七韵。
(九年)二月庚戌朔。……是日中和节,宰相宴于曲江亭,诸司随便,自是分宴焉。
(十三年)二月丁巳,赐宰臣、两省供奉官宴于曲江。
(十四年)二月壬子朔。戊午,上御麟德殿,宴文武百僚。
(十七年)二月癸巳朔,赐群臣宴于曲江亭,上赋《中和节赐宴曲江诗》六韵赐之。
(十八年)二月戊子朔,赐群臣宴于马璘之山池。
(十九年)二月壬午朔,赐宴马璘山池。[18]
 
由此可知中和节宴会的政策规定在很大程度上被遵行。
唐代宴会总少不了赋诗乐舞,中和节宴亦复如此。唐德宗本人就是赋诗活动的积极推动者。至少贞元五年、六年、十四年、十七年的节宴上,都留下了他抒情言志的诗篇。大臣亦有和诗。《全唐诗》中就收有李泌的《奉和圣制中和节曲江宴百僚》和权德舆的《奉和圣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寮观新乐》、《奉和圣制中和节赐百官宴集因示所怀》等。[19]宴会乐舞,同样盛行。李泌《奉和圣制中和节曲江宴百僚》诗云“金石何铿锵,簪缨亦纷纶”[20],王建诗云“殿前明日中和节,连夜琼林散舞衣”[21],都能让人想象到宴会乐舞的盛况。而中和节建构十周年的中和节[22],“上御麟德殿,宴文武百僚,初奏《破阵乐》,遍奏《九部乐》,及宫中歌舞妓十数人列于庭。先是上制《中和乐舞曲》,是日奏之,日晏方罢。……上又赋《中春麟德殿宴群臣诗》八韵,群臣颁赐有差。”[23]对这次乐舞场面,德宗《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描写道:“前庭列钟鼓,广殿延群臣。八卦随舞意,五音转曲新。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熏。”乐舞场面尤为盛大。
宴会不仅在都城举行,地方上也有。梁肃《中和节奉陪杜尚书宴集序》就记录了扬州一带的节日宴会:“火旗在门,雷鼓在庭。合乐既成,大庖既盈。左右无声,旨酒斯行。乃陈献酬之事,乃酣无算之饮。于是群戏坌入,丝竹杂遝,球蹈、盘舞、橦悬、索走之捷,飞丸、拔距、扛鼎、逾刃之奇,迭作于庭内。急管参差、长袖袅娜之美,阳春白雪、流徵清角之妙,更奏于堂上。风和景迟,既乐且仪。”[24]宴会上既有美酒佳肴,又有乐舞百戏,参与者觥筹交错,频频举杯,自朝至暮,直喝到酩酊大醉。
苻载的《中和节陪何大夫会宴序》同样是对地方上中和节宴会的描写:
 
我岳鄂连帅、御史大夫何公,盖所以祗明诏,宣德教而欢万民也……主人乃揖乎英僚上介,洎簪裾耆老之客,相与罗拜于北向,已而叙登于阼阶之上,脱剑搢笏,百戏具举焉。旌旗飘飘,马鸣萧萧,始金鼓以一振,忽端立而扬镳,铁衣铮鏦,白羽在腰,列高的于虚碧,翻大旆于回飙。既而铿丝桐,耀丸剑,齐入体以岑崟,罍涌而川注。暄风徐来,春日未敛。美人盘跚,缓步前墀。态生横波,怨拂蛾眉,感青春之不再,歌朱实之离离。音绵眇以切云,块远放而如遗。乐及于繁奏,爵及于无算,检一变至于欢,欢一变至于醉,莫不载时之交泰,饮公之惠洽,恬悦餍饫,充塞脏腑而已哉。[25]
 
场面的热闹似不亚于京城。
需要注意的是,有关中和节宴会的政策规定在实施过程中亦有所变化。比如最初规定京中百官共集一处宴乐(合宴),但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浪费现象和金钱往来上的诸多弊端,后来便做了调整,合宴遂被分宴替代。对此,《唐会要》有如下记载:
 
(贞元)九年二月,中书门下奏状,以中和节初赐宴钱,给百官宰臣已下于曲江合宴,供办为府县之弊,请分给是钱,令诸司各会于他所。从之。自是三节公宴悉分矣。[26]
 
2、进书献种
“中和节日令百官进农书,司农献穜稑之种”,是国家的政策规定。贞元六年中和节,“百僚进《兆人本业》[27]三卷,司农献黍粟各一斗”,正是对上述政策规定的实施。中和节进农书的做法颇受时人看重,贞元十九年甚至以《中和节百辟献农书赋(以嘉节初吉修是农政为韵)》为题,选拔人才。科举考试以此为题,亦反映了此举在德宗朝的盛行。
3、赏赐
1)赐钱
德宗曾于贞元四年九月下令,以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为三令节,任文武百官选胜地追赏为乐,并赐与数量不等的金钱,规定“每节宰相及常参官共赐钱五百贯文,翰林学士一百贯文,左右神威、神策等军每厢共赐钱五百贯文,金吾、英武、威远诸卫将军共赐钱二百贯文,客省奏事共赐钱一百贯文,委度支每节前五日支付,永为常式。”[28]次年,“皇心不向晦,改节号中和”,中和节取代正月晦日为三令节之一,赐钱之举也便改移了日期。贞元八年正月又颁布诏书,对在京宗室赐钱的数目做出新规定:“在京宗室,每年三节宜集百官列宴会,若大选集,赐钱一百千,非大选集,钱三分减一。”同时规定:“三节宴集,先已赐诸卫将军钱,其率已下可赐钱百千。”政府赐钱,为举办宴会提供了资金来源,这也是中和节宴所以热闹繁盛的重要原因。
2)赐尺
“裁度”,即“请皇帝赐大臣戚里尺”,也是德宗朝中和节的重要内容。贞元八年,宏词科还以《中和节诏赐公卿尺》作为科举考试的试题,当年参与考试的陆复礼、李观、裴度等人都留下了佳作。从陆复礼的“皇恩贞百度,宝尺赐群公”、李观的“具寮颁玉尺,成器幸良工”、裴度的“阳和行庆赐,尺度及群公”等诗句中均可见当时赐尺行为的存在。
3)赐诗及春衣
关于赐诗,最著名的当属对戴叔伦的赐赏。《唐国史补》记载:“贞元五年,初置中和节。御制诗,朝臣奉和,诏写本赐戴叔伦于容州,天下荣之。”[29]另外,王纬有《谢赐中和节御制诗序表》,记载曾受赐“皇太子所写御制中和节诗序”。[30]
据《唐会要》,中和节政策规定中有关春服的内容是“王公戚里上春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皇帝对臣下的赐予。吕颂有《谢赐春衣及牙尺表》,令狐楚有《谢敕书赐春衣并尺表》,均可为证。
4、节日放假
中和节放假一天,在唐德宗时期是有明文规定的。正是有了这一天假期,官员们选胜地宴赏才有时间保证。
综上所述,唐德宗时期制定了全民过中和节的政策并进行了实施,从而将官方创设的一个节日楔入了时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时人的生活节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2008-9-12 19:4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施爱东]骊靬传说:竞择生存的历史叙事
下一条: ·[王子今]驿亭灯火向人明
   相关链接
·[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佟兆岁]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
·[张淇源]跨媒介的民间传统·[张淇源]主体互动视角下的民间传统新诠与习得
·[冯瑾]乡宁云丘山中和节节俗及其儒家文化意蕴·[孙发成]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隐性知识”及其当代转化
·邀请函|“传承&创新”缙云首届民间传统手工编织大赛 ·手工编织创意赛公告·抢救民间传统生活的“活化石”
·[孙亮亮 董立]藏彝走廊民间传统体育传承与变迁研究·《汉声》41年:记录中国民间传统文化
·[李晓斐]现代性与民间传统的互动*·推约和兑地约:民间传统的房产转移手续
·赵国柱: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民间传统艺术·乌鲁木齐举行民间传统作品演示活动展现传统魅力
·[刘爱华 艾亚玮]南昌瓷板画:一个“移植”的民间传统·“现代社会中的民间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董秀团]当下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及其影响·余少华:世纪初香港民间传统音乐综览与管窥
·[叶春生]龙母传说与民间传统的关系·旅行的音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