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王青]早期狐怪故事:文化偏见下的胡人形象
  作者:王青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20 | 点击数:25447
 

注释:
--------------------------------------------------------------------------------

[1]此文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西域文化影响下的中古小说》中的一部分。
[2] [德]汉斯-约尔格.乌特著,许昌菊译,《论狐狸的传说及其研究》,《民间文学论坛》第1期(北京,1991年3月),译自Enzy Klopädie des Märchens Band 5,“Fuchsä”,Göttingen 1987.
[3]较为重要的研究有山民,《狐狸信仰之谜》(北京:学苑出版社,1944);李寿菊,《狐仙信仰与狐狸精故事》(台北:学生书局,1995)。日本方面的研究论文有:内田道夫,,《妖狐》(集刊東洋学)卷6,1961年9月)、西岡晴彦,《狐妖考―唐代小説における狐》(《東京支那学報》卷14,1968年6月)、富永一登,《狐説話の展開――六朝志怪から唐代小説へ》(大阪教育大学 《学大国文》〔榎克朗教授退官記念論文集〕卷29,1986年3月)、堀誠,《狐変妲己考》(早稲田大学教育学部,《学術研究》卷36,1987年12月)、堀誠,《狐変妲己考補》(早稲田大学教育学部,《学術研究》卷39,1990年12月)、今野春樹,《中国古代の狐について古代がら唐代まで》(《東洋史学論集》第1期,1993年1月)。    
[4] 《尔雅诂林》下卷第2册(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页4454。
[5]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页458。
[6] 见[晋]干宝撰,汪绍楹校注,《搜神记》(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页219-220。汪绍楹有校文曰:“本条文句前半几全同唐人《集异记》(《太平广记》四二二引,后半则掺取《稗海》本《搜神记》为之。必非本书,应移正……本事亦见《续齐谐记》。”
[7] 《太平御览》三二、《岁时广记》三六引作《续搜神记》,“狐”作“狸”,文句亦异。
[8] [唐]李冗、张读撰,张永钦、侯志明点校,《独异志·宣室志》合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页134-135。狐化书生之例,钱钟书曾详加罗列,见《管锥编》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页822。
[9] 汉·焦延寿撰,《焦氏易林》(《丛书集成初编本》,070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页179。
[10] 同注8,页213。
[11] 原题[晋]陶潜撰,汪绍楹校注,《搜神後记》(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页62。
[12] [唐]唐临、戴孚撰,方诗铭辑校,《冥报记·广异记》合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页200。
[13] 同注5,页223。
[14] 同注5,页222-223。
[15] 同注11,页197。
[16] 同注5,页36。本事亦见王隐《晋书》。
[17] 同注11,页196、198。
[18] 晋·郭璞注,清·毕沅校,《山海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106。
[19] 李民等注,《古本竹书纪年译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页19
[20] 汉·班固《白虎通德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页43。
[21] 萧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页716。
[22] 同注20。
[23] 周生春辑校,《吴越春秋辑校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页106。
[24] 《山海经》(《正统道藏》本,艺文印书馆印行),第36册,页29115,上。
[25] 同注2,页3652。
[26] 同注4,页478。
[27]参见富永一登,《狐説話の展開――六朝志怪から唐代小説へ》,大阪教育大学《学大国文》〔榎克朗教授退官記念論文集〕卷29, 1986年3月,第190页。
[28] 陈寅格《寒柳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页142。
[29]  鲁迅 《古小说钩沉》,收入《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一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页552。
[30] 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页4571。
[31] 同注7,页108-109。
[32] [唐]牛僧孺、李复言撰,程毅中点校,《玄怪录·续玄怪录》合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页133。
[33] 同注11,页217。
[34] 同注29,页110。
[35] 同注11,页203-204。
[36] 《北史》卷92《恩幸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3055。
[37] 同注11,页204-205。
[38] 同上,页209。
[39] 同注10,页80。此事又见《幽明录》。
[40] 唐·杜佑撰,《通典》(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页5256。
[41] 《希罗多德历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页72。
[42] 後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页3335。
[43] 岑仲勉著,《隋唐史》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页319。
[44] 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页27)。
[45] 《大正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第54册,页439,下。
[46] 唐·玄奘、辨机撰,季羡林等  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页45。
[47] 具体例证可参见拙作《魏晋南北朝的佛教信仰与神话》(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页118、122、123。
[48] 北魏·杨衒之撰,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页204。
[49] 北齐·魏收撰,《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2281。
[50] 同注41,页43、45。
[51] 唐·慧超撰,张毅笺释,《往五天竺国传笺释》(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页92、95、96、101、108、118。
[52] 刘宋·刘义庆撰,萧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页799。
[53] 萧梁·萧子显撰,《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页931。
[54] [梁]僧祐撰,苏晋仁、萧鍊子点校,《出三藏记集》卷十三〈安世高传〉(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页508。
[55] [梁]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卷一〈译经上·昙柯迦罗传〉(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页13。
[56] 同注50,〈译经上·康僧会传〉,页15。
[57] 同注44,页2267。
[58] 同注28,页6230。
[59] 此封契约已在1988年由吉田丰解读,并在《内陆亚洲语言研究》卷四刊布了文书的照片、拉丁字转写、日文译文及详细的注释。详见林梅村〈粟特文买婢契与丝绸之路上的女奴贸易〉一文,收入《西域文明》(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年),页68-79。
[60] [前秦]王嘉撰,齐治平校注,《拾遗记》卷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61]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年),页198。
[62] 《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页1709
[63] 同注57,页1797。
[64] 同注57,页2061。
[65] 同注57,页4581。
[66] 同注57,页3718。
[67] 同注57,页5608。
[68] 同注57,页1686。
[69] 同注10,页34-35。
[70] 同注10,附录,页107。
[71]《正统道藏》第四册,第721-722页。
[72] 同注11,页207-208。
[73] 同注11,页208。
[74] 同注11,页213。
[75] 同注11,页218。
[76] 同注11,页218-219。
 
【编者按】作者提供,刊《西域研究》2003年第4期,有删节,此处刊发为作者原稿。

编辑:陈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象牙塔·国史探微 2004-02-22 19:18:5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小甫]拜火宗教与突厥兴衰——以古代突厥斗战神研究为中心
下一条: ·[张勃]建构的节日:政策过程视角下的唐玄宗诞节
   相关链接
·[任志强]狐与胡:唐代狐精故事中的文化他者·[王炎]文明比较,还是文化偏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