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陶立璠]爱知县半山市龟崎町‘潮干祭’与山车雕刻中的中国题材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6 | 点击数:18664
 

  岩滑西组御福车。旧车嘉永二年建造,现存山车为大正七年新造。代表雕刻是《七福神》、《竹与虎》。七福神是惠比须、大黑、毗沙门天、弁财天、布袋和尚、寿老人、福禄寿,其中的有些形象来自中国的福神。水引部分是黑地金龙刺绣,胁障子雕刻的是《张良与黄石公》。

  板山本板山组本子车。建造于大正四年(1915)。代表雕刻是七福神。

  板山小板组旭车。建造于江户时代末期。代表雕刻是前山NFDE1股部分的《张良与黄石公》。

  西成岩西组敬神车。建造于明治十一年(1878)。代表雕刻是力神,代表刺绣是水引部分的波上飞龙。

  西成岩彦洲组日之出车。建造于明治年间(1867—1912)。代表雕刻是坛箱部分的《桃园三杰》,胁障子部分的《黄平初仙人》,蹴NFDE0部分的《牡丹和唐狮子》。

  成岩北组成车。建造于大正十四年(1925)。代表雕刻是蹴NFDE0部分的七福神,悬鱼部分的雷神。水引部分是凤凰刺绣。大幕是牡丹与唐狮子。

  成岩南组南车。建造于宝历二年(1752)。后经多次修复。代表雕刻是力神、马师皇与龙。水引部分是龙刺绣。

  成岩东组旭车。建造于弘化三年(1846),大正十三年改造。代表雕刻是立川和四郎富昌的《唐子与鸡》(坛箱部分),胁障子部分的《铁拐仙人,NFDE1仙人》。还雕刻和刺绣有龙和凤凰。

  成岩西组神车。建造于大正年间,昭和二十三年(1948)坛箱部分的雕刻还有残留,大幕是风神、雷神刺绣。现存山车的坛箱部分雕刻有中国《二十四孝故事》中的《鹿乳奉亲》。 协和砂子组白山车。创建年代不明,现存山车大正三年(1914)建造。代表雕刻是坛箱部分的《三国志》,胁障子部分的《关羽与张良》以及悬鱼部分的龙。

  协和西组协和车。建造于大正十三年(1924)。雕刻中的中国题材有天命雷、雷兽和力神。

  上半田北组唐子车。创建于弘化三年,现存唐子山车为大正十二年(1923)建造。雕刻中的中国题材只有龙神狮子,即唐狮子。车以唐子命名。

  上半田南组福神车。建造于天保十三年(1842)。代表雕刻是立川流的七福神,昆仑防人和力神。

  下半田北组唐子车。建造于天保八年(1837)。代表雕刻是坛箱部分的《唐子游戏图》,胁障子部分的《手长足长仙人》和蹴NFDE0部分的《狮子牡丹》。上山人形是肩车“唐子游戏”。

  知多半岛的山车雕刻和刺绣以中国题材为主,这些题材可分为如下几类:

  1、灵兽类:龙、虎、麒麟、凤凰、狮子、朱雀、龟、蛇等;

  2、仙人类:佛教人物有弥勒(布袋和尚)、毗卢、力神(力士金刚)等;道教人物有铁拐李(中国的八仙之一)、手长足长仙人(据说采自《山海经》长臂国故事,但从人物造型来看,应属罗汉一类)、昆仑防人、采葡萄仙人、马师皇仙人、黄初平仙人及风伯、雨师、雷神、福神、寿星、福禄寿神、财神、七曜星神、五岳神(以文字形式表示)等。

  3、历史人物故事类:汉代的张良、黄石公、樊哙;三国时期的关羽、赵云和阿斗、桃园三杰关羽、张飞和刘备、二十四孝图等。

  4、吉祥图案类:七宝、宝珠、牡丹、松、竹、梅、鱼、石榴、绣球、云龙纹、富贵纹、万字纹、寿字纹等。

  5、生活类:唐子游戏、唐子与鸡、狮子舞、十二生肖图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叶涛]论碧霞元君信仰的起源
下一条: ·[陶立璠]中国民间剪纸中的动物信仰
   相关链接
·[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姚琼]从怨灵到御灵:论古代日本御灵信仰的形成与吴越文化的关联
·[吴珂]微观视角下的“日本遗产”制度批判:物语建构、乡土逻辑与双方向利用·[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
·[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刘雪瑽]“知识束”与“概念集”:以《山海经》为例论古代日本的异文化接受机制·[李琳]文昌信仰在越南的传播与越南科举文化
·[程梦稷]拟效、挪用与回应:从近世日用类书看“山海经图”在江户日本的流衍·[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陆薇薇]日本灾疫叙事中的妖怪传说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
·[王晓葵]“休闲”中的文化记忆——以日本的“花见”为例·[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