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的雅敲
籍贯刘尚义的原籍是外省⑧,在其子女来说则是祖籍了,尚义定居西山多年,其籍贯自属贵县无疑。三妹与邕州来的张生“迭唱迭和......依瑶壮诸人声音为歌词,各如其意之所欲出,虽彼之专家弗逮也。”三妹善歌而又善于与人交往,注意学习群众语言,竟能运用壮话作歌,咏唱如此娴熟,这充分证明,刘家定居贵县西山至少过十年,三妹已是地道的“侬(我们)贵县妹儿”。有些地方也说刘三妹是他们那里的人,这种感情不难理解一歌仙刘三妹出自入民,也应属于全体人员。
生年孙撰《歌仙刘三妹传》说她“生于唐中宗神龙五年己酉”。因神龙只有三年,有的同志认为,应依张撰《传》说她“生于神龙元年”较准确。我认为,三妹生于景龙三年己酉。关键文字是岁次“己酉”二字,古人记时,惯用干支岁次,比政治年号易记而准确。政治年号是帝王为祈求、纪念吉庆而起的,明以前的皇帝总爱改换年号。有的在一年里再次改元,或因上一代皇帝死了,或禅位,新帝改元;或因废黜、毒杀、政变,更要改元,所以在同一年里有几个年号的现象,记干支岁次就不会弄错。唐中宗第二次临朝五年半,用过两个年号:神龙用两年多(乙己、丙午、丁未),景龙用三年(丁未、戊申、己酉、庚戌),神龙三年中间改元景龙,这年岁次丁未(公元707),两个年号重合。孙芳桂记得己酉,从神龙元年乙巳往下推算,至第“五年己酉”,仍以为属神龙,故写成“神龙五年己酉”。幸亏他没有漏掉干支岁次,我们才有可能弄得清楚。孙说“三妹年十七,与张伟望和歌化石,时玄宗开元十三年乙丑(725)”,从己酉(709)到乙丑恰十七个年头,旧时均计虚龄,正好证明刘三妹生于景龙三年己酉。
仙去古籍所记刘三妹与张伟望和歌,不论在贵县或桂平,不论在广西或广东,都说最后二人“化石仙去”,因此,“仙去”即离去;“化石”只是人们的幻觉。他俩“往来两粤溪峒”(《广东新语》)到处传歌去了,孙撰《传》用了三个“仙”字,原意都不作“变仙”解:开头称“歌仙”,与“诗仙”李白一样,“仙”是对有非凡才能者的美称,中间写张生与三妹丰容盛装,登上彩饰华丽歌台,众“咸望以为仙”,乃形容他俩翩翩风度,艳赛“天仙”,文末“遂以为二人仙去”,是当时人们只能作这样的推测、解释和安慰。刘三妹事迹,《池北偶谈》不入“谈异”部,《广东新语》不入“神语”、“怪语”部,因她只是非凡的歌师,不是超凡的神怪。
姐原是妹刘尚义之女,以长次命名为几妹,资料不见说她们有书名,看来刘家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都不高。三妹十五岁时歌名远扬,千里内来和歌者络绎不绝,小妹子渐长成大姑娘,客人们自然尊称她为三姐而不呼其小名了。十七岁后又到外传歌,三妹原名就被三姐这新名所取代了。
民族刘尚义来自江南,无疑不是土著,现代《辞源》“刘三妹”条,说她是苗族歌手。编者参据的是《广东新语》,查该书《女语·刘三妹》原文无一“苗”字。有的近代方志如《宜山县志》说三妹是该县壮族,更无古代资料根据。
地理环境《歌仙刘三妹传》说“其父尚义流寓贵州西山水南村”。唐宋元时,贵州在今贵县,明洪武二年始降州为县。《传》述西山台上对歌到中间,张生变唱了《朗陵花》词(唐时,朗宁郡、邕州都是今南宁地,朗陵可能是朗宁音误),三妹和之以《南山白石》调。谁都懂得,这南山是贵县的名胜南山廿四峰。
《池北偶谈》说:三妹与张生化石于西山七星岩上,其下有七星塘。这些具体地方,历来就在西山。吴淇《粤风续九》采录歌词有一首是:“妹相思,妹有真心弟也知。蜘蛛结网三江口,水推不断是真丝”。三江口在今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北部。古之水北、水南二里,就以此水划分,水北里为黄练镇一带,水南里为三里、西山等地方。民国《贵县志》收录有流行于水南一带的《大茶江》歌云:“刘三姐,秀才郎,望见大茶江水茫;江水茫茫过不得,浸湿几多伶俐郎。”秀才郎,自然是指与三姐和歌匹敌的张伟望。在张之前来过的无数伶俐郎(歌手)都“率不能和而去”。此歌词意与《歌仙传》内容吻合,而歌词却更形象感人,大茶江在西山北面硃砂村附近。
从所有资料中的大小地名看,有力地证明:刘三姐出生、成长地是贵县西山乡(今属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西山村)。
注①陆次云,康熙间曾任江阴知县。所著《峒溪纤志》记述粤滇黔蜀少数民族风物。
注②《四库全书》分二类:“著录”的书抄七份,设阁储藏;“存目”的书、四库不收。
注③《池北偶谈》26卷,分谈故、谈献、谈艺和谈异四大类。
注④《广东新语》28卷,每卷一“语”。有天、地、人、女、艺、神、怪等“语”篇。
注⑤《广东新语·地语·新兴村落》只述该县村庄多以“云”命名的缘由,不及其他。
注⑥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时,曾取材于《中朝故事》、《金华子》等野史。
注⑦王士禛,新城(今桓台)人,和蒲松龄家淄州很近,王就官后,屡邀蒲到他属下做事,蒲辞谢了。蒲写《聊斋》过程中,曾送请王提意见。
注⑧《歌仙传》说“尚义为汉刘晨苗裔”。传说东汉剡县刘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遇仙。后代文艺创作诗歌杂剧,即据此故事编。尚义当是从江南流寓来广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2008-9-15 15:13)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