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春节文化网上谈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春节文化网上谈

春节习俗的历史演变——民族文化的传承
——春节文化网上谈系列之三
  作者:苑利 陈泳超 李禾 宋玉 王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3-07 | 点击数:45184
 

春节习俗的传承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春节习俗是在不断累积变化的,在这些变迁的背后,似乎存在某些核心的东西或精神,它们是什么?【特邀嘉宾:陈泳超】由于春节特殊的时间意义,它天生就带有除旧布新的含义。从春节的众多习俗来看,它的核心意义有两条:一是祈求吉祥、辟除灾祸,其实这是中国传统节日共生的意义,只是在春节时分显得尤其突出;二是增进人际感情,在家人亲族来说,是团圆、和睦,重温血缘之间的伦理关系,对于邻里同事来说,通过互相拜贺,消除隔阂,增进感情。

  【特邀嘉宾:苑利】上面我说过,春节作为一种节日,它的功能主要有三个:一是庆丰收,二是祭祖,三是驱鬼。这是春节的灵魂,到现在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有些东西人们已经不知其本意罢了。我以为春节民俗事项,主要是围绕着它的这三个功能来进行的。

 【网友嘉宾:李禾】春节还有特殊的心理意义,时间是线性的且一去不返,人对时间流失有种恐惧,当春节成为一终点和一起点,心理上好象是一年年形成一个个圆,时间似乎循环了。去年的遗憾今年可以弥补,生命好象总能重新开始,圆形时间观打破人的从生不断趋向死亡的线性恐惧,所以春节是必要的。

【s秋水伊人s】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不只是靠圣贤的提倡和学校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的礼俗,其中节日的礼俗是重要的部分。请问两位专家,现代社会如何通过节日的礼俗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春节或者各种节日在传承中国民族文化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特邀嘉宾:苑利】因为春节是一年中的最大节日,因此,它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从饮食上看,辛勤劳作了一年的农民,会将自己家中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中国是世界饮食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在缺吃少穿的古代,平时是不可能创造出什么大餐的,但春节一到,人们杀猪宰羊,就为饮食文化的大发展,提供一次显露身手的机会。我们春节吃的饺子、粘面饽饽、猪肉炖粉条……,不都是节日文化的产物吗?春节也是一次服饰文化的大展示,因为就是我们小的时候,一年之中也只有新年才能穿上一件新衣服,这时就是民间众多能工巧匠比试技艺的一个好机会。再从娱乐文艺方面看,劳苦的农民平时哪有机会看戏?打扑克?但过年为这些民间娱乐提供了一次大好时机……所以,年节的出现,为我们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建设,所作出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特邀嘉宾:陈泳超】主要作用在于文化认同。每个人如果失去了身份,一般来说会十分焦虑。中国文化以伦理为基本核心,它需要在各种文化事项上有所表达,不断确认。春节正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场景,在此,一切关系得到了重新确认,也增加了血缘、邻里、同事乃至家国、民族的凝聚力。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在很多民俗事项中,传承性是其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这些春节习俗何以能经历千百年而仍能传承至今?

  【特邀嘉宾:苑利】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行为是由需要决定的。在古人看来,丰收是老天赐予的,丰收后他自然要感谢上天,要感谢祖先,有了这种需求,新年的习俗就能得到传承。鬼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它是一种文化动物,但有很多事情的发生谁也说不清,于是就想到了鬼。怕它,就要赶走它,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驱鬼仪式。现在人不再信鬼了,这时爆竹仍没有消失,这是因为放爆竹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娱乐成为第一位的需求。这就是民俗,这就是与时俱进!

  【特邀嘉宾:陈泳超】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择其大者,主要是长期的传统生活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趋向都比较一致。另外,2000多年来,中国文化虽然也接受着来自各种文化的影响,但总的来说中国本土文化处于强势地位,它主要是融化异质文化,比如佛教,因而逐渐将一些传统内化为民族感情。真正受异质文化的巨大冲击,是近100多年来的事。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春节习俗增减变化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特邀嘉宾:陈泳超】生活模式的变化引起民众对生活意义的重新审视和确认。传统春节的意义至少在目前来说还很强大,但是并不等于说传统春节的习俗都必须原封不动地被继承。有些已经失去群众的喜好(比如上面说的厕神),当然要渐渐淘汰。有些虽然形式新颖,但是很符合春节的节日意义,就有可能被广大民众吸收。比如现在的春节联欢晚会,它与大团圆的气氛比较合拍。

  【特邀嘉宾:苑利】我觉得春节习俗减变的内在驱动力是信仰和观念,原始人怕鬼,他自然就会想一些办法来驱鬼。现代人不信了,他自然要想一些别的什么活动来填补这一空间。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您以为今后的新年应该怎样过?

  【特邀嘉宾:陈泳超】我个人认为春节应该往哪里发展,是一个由时间来考验的事情,我们不必刻意去规划什么,做什么,因为谁也没有代表民众的资格。当然各人可以在各种场合宣扬自己的主张,但是别人也有同样的权利,重要的是不要企图用一种主张去强行压倒别的主张。归根到底,最后的选择权在于作为集合概念的民众。

   【特邀嘉宾:苑利】既然新年在传承文明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就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将它的功能发挥出来。现代社会人成了经济动物,缺少人文关怀,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利用这个时段来加强一下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为什么不能丰富一下我们的饮食文化?为什么不能丰富一下我们的服饰文化?为什么不能利用这个机会为社会上辛勤工作的人,提供一个娱乐的机会,搞一点儿节日经济?我们所应该做的工作不应该是弱化春节文化,而是增强节日文化,让它来为现代化的今天服务。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2002-12-12)

上一条: ·从“禁鞭”说起:春节仪式的文化底蕴
下一条: ·春节文化的扩展与延续——多元文化共存与发展
   相关链接
·[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
·[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春节民俗日历
·[李渊源]人民公社时期春节习俗变迁研究(1958—1983)·[李柯]共生、应时与认同:民俗谱系视阈中春节习俗的变与不变
·[刘大先]中国人类学话语与“他者”的历史演变·张勃:春节习俗是重要的德育资源
·[叶春生]民俗主义视角下春节习俗的“真”与“伪”·[刘晓春]广东春节习俗的文化特征
·[何星亮]从春节习俗看古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笔谈]春节习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变异与保护
·[陈连山]论科学至上主义到春节习俗的破坏·[黄涛 杨雯雯]端午节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复兴
·[李克建]中国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及历史演变·[都永浩]中国北方渔猎民族的历史演变
·[张祝平]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历史演变与依存逻辑·[孔军]家乡的春节习俗略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