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春节文化网上谈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春节文化网上谈

春节习俗的历史演变——民族文化的传承
——春节文化网上谈系列之三
  作者:苑利 陈泳超 李禾 宋玉 王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3-07 | 点击数:43332
 

春节晚会――春节民俗谈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春节联欢晚会不属于传统的节俗范围内的东西,但现在已经成为现代春节文化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了,应该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特邀嘉宾:陈泳超】任何习俗既有传承性、固定性,也有变化趋新的一面,关键是看公众的接受与认可。历来春节的习俗,有增加的,也有减少的,比如以前迎紫姑(厕神),现在就很少见了。增加的就不用说了。现在处于信息化时代,新的娱乐形式逐渐为大众接受以至形成比较固定的习惯,是理所当然的。至于这一习惯能有多少延续力,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春节习俗,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特邀嘉宾:苑利】民俗是一条流动的河,它从远古流淌到今天。这就是传承。其实,所谓的春节联欢晚会古已有之,古人在除夕夜在篝火边有守岁的习俗,守岁干什么?那么冷的天,怎么守岁?还不是载歌载舞,这就是最早的春节联欢晚会吧?!为了驱鬼,人们还要跳傩舞,这不就是春节联欢晚会舞蹈的前身吗?应该说,今天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在历史上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但是,任何事物都在变化,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继承中求变化,变化中讲传承。舞美、灯光的出现,就是在创新,在不断的与时俱进。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高正奎】饺子是物质上的年夜饭,而春节联欢晚会是我们精神上的“年夜饭”。同时通过春节联欢晚会也能够看出我们生活与国力的水准。

   【网友嘉宾:李禾】戏称今天文化为影像文化,新新人类为影像一族,新的传播工具出现必然会有新的文化形式产生,随着电影、电视、电脑等等的出现导致春节联欢晚会的产生,并且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您对今年的联欢晚会有什么希望吗?如何在晚会中更多、更好地表现民族的文化或精神?

   【特邀嘉宾:苑利】任何文化的发展都需要有自己的根,这几年,新年联欢晚会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这不足之处。就是没有抓住自己文化的根,去盲目地跟别人,结果是不如人家,闹得个"东施效颦"。就拿相声来说,在我们的相声遗产当中还有很多好东西,但并没有人去发掘,如《相面》、《醋点灯》,都是非常好的段子,我们应该将它发掘出来,为今天的观众服务。此外,京东大鼓、二人转等民间戏曲、曲艺也未必就没有观众呀,我以为都可以试一试。另外一点,我们也应该有一个更为宏观的眼光,时时都应该意识到我们是个具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的文化中,有许多好的东西可以拿出来给人看。侗族的大歌,维也纳都去了,怎么就不能进中央电视台的新年晚会呢?新疆的十二木卡姆也非常棒呀!当然,我这个人并不排外,外国好的东西也可以实行拿来主义。

   【特邀嘉宾:陈泳超】我对今年春节联欢晚会没什么特别的希望,我虽然每年都看,但看到什么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跟家里人,跟父母在一起看就够了。

 【笑春风!】有人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是新民俗”,请嘉宾们谈谈自己的理解。

   【网友嘉宾:欣玉】民俗在字面上就是民间的习俗,就如经济的民俗,信仰的民俗,社会的民俗,游艺的民俗等等。

   【特邀嘉宾:苑利】其实春节联欢晚会并不是“新民俗”,在古代人们为了避鬼驱邪,产生了除夕晚上的守岁习俗,守岁的时候人们还要燃起篝火,为了驱寒人们还要载歌载舞。此外为了驱鬼人们还要跳傩舞,我想这个就是最早的“春节联欢晚会”吧。我认为,任何一种新文化都是从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春节联欢晚会也不例外,只是我们大家忙着挣钱没功夫研究这个问题罢了。但是,民俗是一条流动的河,它从古流淌到今天,不可能不发生变化,比如现在的舞美、灯光都是这种传统的继续和发展。

   【高正奎】春节联欢晚会需要不需要少点商业化,多点人情味?

   【特邀嘉宾:陈泳超】少点商业化我也赞同,多点人情味要看怎么个多法了,我最怕滥情。

   【yq117】你提的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如果没有深厚的人情味,也就失去了他举办的实际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2002-12-12)

上一条: ·从“禁鞭”说起:春节仪式的文化底蕴
下一条: ·春节文化的扩展与延续——多元文化共存与发展
   相关链接
·[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春节民俗日历
·[李渊源]人民公社时期春节习俗变迁研究(1958—1983)·[李柯]共生、应时与认同:民俗谱系视阈中春节习俗的变与不变
·[刘大先]中国人类学话语与“他者”的历史演变·张勃:春节习俗是重要的德育资源
·[叶春生]民俗主义视角下春节习俗的“真”与“伪”·[刘晓春]广东春节习俗的文化特征
·[何星亮]从春节习俗看古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笔谈]春节习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变异与保护
·[陈连山]论科学至上主义到春节习俗的破坏·[黄涛 杨雯雯]端午节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复兴
·[李克建]中国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及历史演变·[都永浩]中国北方渔猎民族的历史演变
·[张祝平]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历史演变与依存逻辑·[孔军]家乡的春节习俗略述
·[摩罗/杨帆]赣北乡村春节习俗考察及宗教学分析·看陵护坟 历史延续2000多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