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春节文化网上谈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春节文化网上谈

我们需要春节吗?——春节与百姓生活
——春节文化网上谈系列之二
  作者:万建中 陈连山 漆凌云 张冬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3-08 | 点击数:36763
 

春节的另类功能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传统春节中给朋友拜年是一种交流感情、加深友谊的好机会,许多在过去一年中结下的恩恩怨怨就在拜年的脉脉温情中化解得无影无踪。但,现在这种拜年似乎有所异化,如成了送礼、交际等活动的最佳时机,如何认识春节的另类功能?

  【特邀嘉宾:陈连山】春节拜年本来是调节、加强社会成员相互关系的一种民俗活动。可是,当社会处于腐败横行,行贿遍地的时候,某些人就利用拜年的机会向上级官员大肆送礼,实际上是变相行贿。某些贪官污吏也乘机受贿。其实,辨别一般朋友之间的交际性送礼和行贿受贿式送礼并不困难:其一是交际性送礼往往是相互的,来而不往非礼也;而行贿受贿式送礼则是单方向的,都是下级送上级。其二是交际性送礼往往数量适当;而行贿受贿式送礼则数目巨大。把交际性送礼和行贿、受贿式的送礼区分开,是非常必要的。交际性送礼是春节民俗的一部分,是加强朋友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数额巨大,单方向的向上级送礼的行为,实际上是行贿受贿。我们应该坚决反对行贿受贿式的送礼。它根本不是正常的社会交际,不是正常的春节民俗。

  【小丽小丽】主持人说的这种现象是必然的。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一旦厚礼相送必有隐情了。

  【特邀嘉宾:万建中】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生活节奏的加快,金钱意识的增强,人们社会交往的纽带变得松弛,人际关系疏远而更加功利。春节期间的送礼和其他交际活动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有人情味,连接起可能断绝了一年的朋友关系,激发起沉淀于心底的恋旧情结。发封短信,寄张贺卡,打个电话,登门拜年等,互相传递着美好的祝福,平时的隔阂及功利,在节日里变得无足轻重。春节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交际时间和空间。中国人最讲究礼尚往来,春节时的送礼较之平时的送礼,多了温馨,多了祝福,也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绿极极】可以促进消费,减少市场压力,活跃经济。挖掘民俗文化,让大众学习和了解更多的知识。

  【网友嘉宾:张冬梅】现在国内也很多人过圣诞节呢。好像也受到了西方比较大的影响,也许也是中国越来越国际化了吧。

  【黑雪39】现在大家过春节的意义不止于它的传统的意义,还有春节的经济方面的作用,很多人都在考虑在这个期间赚钱,我们如何能很好利用春节这方面的作用呢?

  【特邀嘉宾:陈连山】春节是大家的春节,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春节的各种活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经商的人利用春节促进销售,他们得到了经济利益,但是他们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节日消费品,所以他们也是春节民俗的功臣。如果哪位商人能够创造出一种被全体中国人接受的春节新商品,那是对中国现代春节民俗的一大贡献,获得经济利益是顺理成章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2002-12-1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从“禁鞭”说起:春节仪式的文化底蕴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