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者看春节联欢晚会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春节联欢晚会对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的生活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大多数都市人也许早已失去了对春节联欢晚会的依恋,但中华大地上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条件看到春节联欢晚会,在一些边区农村,看春节联欢晚会仍是全家过年中的一件大事。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喜欢做DJ】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不是在西部大开发嘛,由时间决定。
【特邀嘉宾:万建中】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人们的依恋,这是"过年怎么越来越没有意思了"的主要表征。新闻媒体对春节联欢晚会的反复渲染,实际上是在冲击和排斥年节的文化传统。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节目,远不如一家人围着火盆述说家常有意义,有情趣。在一些边区农村,看春节联欢晚会仍是全家过年中的一件大事,说明边区农村的人们仍旧注重过年,而不一定喜欢春节联欢晚会,或许是图新鲜。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您认为如何才能使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春节活动,上至政府、下至大众应该怎么做?
【特邀嘉宾:万建中】千万不要使春节晚会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春节活动,否则的话,那将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悲哀。你觉得这种说法偏激吗?
【特邀嘉宾:陈连山】我只把它视为纯粹娱乐,虽然它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娱乐,但是观众对于这种娱乐的参与性比较差,所以它不太可能成为必不可少的春节民俗。
【绿极极】不见得,它的存在是有道理的。
【特邀嘉宾:万建中】是有道理的,但不一定是必须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春节活动还有更多更新的需求,人们对春节联欢晚会的不满足,恰恰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一些传统失落之后必能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绿极极】春节的背后,还有一个更深的背景,就是民族信仰问题。它体现了民族的理念和精神,如果只说"亲情",是不是过于简单了?
【特邀嘉宾:万建中】你讲的很对,春节活动在密切人们的亲情关系,对一个民族来说,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标志和象征符号,凡是中国人都会过春节,这使得中国人在这个特定的时空里面,有一种认同感,进而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也是一种向心力,这种向心力的产生,是由于春节的各种活动抒发了人们的一些共同心愿和共同的寄托。
【绿极极】我们终于走到一起了。
【特邀嘉宾:陈连山】春节联欢晚会只是一个单纯的娱乐活动,可以为守岁的人们提供一点娱乐刺激。但是,单纯娱乐的文化价值是非常单薄的。何况春节联欢晚会还是一种没有参与性的娱乐活动,观众十分被动。观众不能参与,就无法从中进行自己的文化传播与创造。所以,春节联欢晚会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春节活动。至于一些边远地区农村里把春节联欢晚会视为大事,只是暂时的--对于他们,电视本身就是一个大事,电视里的明星似乎更是大事。可是,当他们发觉电视里这些所谓"大事"根本就不能进入他们的真实生活的时候,也就无所谓了。
【网友嘉宾:张冬梅】陈老师说的很对!作为娱乐活动来说,春节晚会是有价值的,但从民俗与文化的角度来说也许要有另外的说法了。
【绿极极】娱乐的本质就是这样。从昨天的"禁鞭",到今天的"晚会"和无所谓,互动的意义越来越明显的被体现出来了。还想说一句,您的观点只能说存在一种现象,有太多的意义是要肯定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2002-12-11)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