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春节文化网上谈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春节文化网上谈

我们需要春节吗?——春节与百姓生活
——春节文化网上谈系列之二
  作者:万建中 陈连山 漆凌云 张冬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3-08 | 点击数:36768
 

现代人的春节观念

        【树树梧桐】我们小时候是从穿新衣、得压岁钱、吃年饭、放鞭炮来体验春节的,现在这种形式已经越来越简化,那么现代人如何延续春节呢?

  【特邀嘉宾:陈连山】这个问题不是专家能够解决的问题,这应该问每一个人自己,我们应该如何延续春节?因为春节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是我们大家的,大家共同来决定春节如何过。

  【特邀嘉宾:万建中】实际上春节的很多民俗事项,现在依然在延续。比如说,给压岁钱,吃年夜饭等等。尤其是吃年夜饭,现在人们还是看得非常重,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人们辛苦了一年,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团圆是一种幸福,是全家人最大的幸福,所以临近过年的时候,火车和飞机特别拥挤,但是人们还是千里迢迢要赶回去,赶上吃这餐年夜饭。这种大团圆的心态,直到现在还是根深蒂固的,这一点和过去并没有什么区别。大年三十晚上的情结,还涌动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实在赶不回去的,家里人也会给他留一个位子,给他留一双筷子摆在桌上,全家人对这个身在外地的亲人充满着思恋。那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们,有条件的话,时间允许的话,都应该回家去吃这餐年夜饭。这是父母们的期盼,也是他们莫大的幸福。

  【喜欢做DJ】春节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存在形式。请问嘉宾是这样的吗?网友们呢?

  【特邀嘉宾:陈连山】说的很对!时代变了,春节文化也会跟着变化。现在人们觉得春节过的没意思,实际上是传统的春节民俗形式不能充分满足我们每一个现代人的需求。人们期待着有更好的、更适合现代人的春节民俗形式产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共同努力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发挥自己的想象,但是你所发明的创造怎么能被别人接受,被别人理解?如果你能很好的解决这样的问题,也许你的发明会成为未来中国新的春节民俗。

  【黑雪39】我们的春节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各自庆祝,和西方国家的狂欢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现在能不能把我们的春节也包装起来,共同喜庆呢?这样有意义吗?

  【特邀嘉宾:万建中】现在农村和城市,过春节的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农村过春节基本上还是以家庭为单位,比如说吃年夜饭。而在城市里面,许多家庭在年三十晚上走出家门,在餐馆里面吃年夜饭。城市里面的许多娱乐场所,也不断地吸引人们在春节期间走出家门。

  【黑雪39】由于现在生活工作的节奏加快,而且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有很多在外工作和打工的人都不回家了,他们只是简单地形式上过一下,请问。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春节的意义(家人团圆)对大家会不会不大了呢?

  【特邀嘉宾:陈连山】这是一个悲惨的问题!在外工作和打工的人仅仅因为工作,春节期间不能回家团圆,只能简单的过一下,这实在是很大的牺牲,太悲惨了。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不会因为经济的原因而放弃自己最大的节日享受。

  【yq117】黑雪你好,问题提的很客观。我认为春节是我们民族凝聚友谊、凝聚亲情友情的一种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人们辞旧迎新,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的一种象征,他承载着人们心灵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形式的多元化、内容的不断丰富,这些都说明我们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向着文明发展。

  【yq117】燃放鞭炮是春节民俗的一种重要形式,前些年一些大中城市为了安全和减少城市污染,分别出台了有关法律法规,实行了禁止。但是近些年一些中等城市又开始解禁,这是说明了什么呢?两位专家能不能再谈一下?

  【特邀嘉宾:陈连山】这说明春节文化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是那些文化意识不够深厚的地方当局所禁止不了的。燃放鞭炮是辞旧迎新的最重要象征。没有鞭炮,春节就是不完整的;没有鞭炮,春节的喜庆气氛也就受到巨大伤害。春节期间禁放鞭炮,是因为个别意外事件而因噎废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2002-12-1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从“禁鞭”说起:春节仪式的文化底蕴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