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的延续与保留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您认为春节文化中有没有一些习俗或仪式或文化本身至今还保存的比较好?还是整个春节文化本身已经产生了异化?
【特邀嘉宾:陈连山】在农村,春节民俗基本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即使过去曾经被打倒的习俗,近年来也逐步恢复了。如祭神祭祖。问题是城市,城市生活变化非常快,比如过去住平房,大门都很宽,上面贴春联都很方便;现在住楼房了,门框很窄,春联贴不上去,所以贴春联的传统在城市里边就不太能延续。城市里居民的迁移比较频繁,所以同一幢楼的居民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甚至不同的民族,他们的文化传统、他们的过春节的方式都不太一样,比如有南方人,他就把南方人吃年糕的习惯带来了,而北方人就吃饺子,这样大家的民俗不太一样,我们就很难找到一个大家都共同接受的、统一的、城市的习俗。整个春节文化到现在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的变化是公历年的引入使得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特征弱化了,这是1912年实行公历年以后的一个主要的变化。
【特邀嘉宾:万建中】春节大部分习俗现在都得到延续。从春节文化的整体来看,现在和过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人们过年的心态,除旧迎新的愿望、大团圆的心理都是一如既往的。比如说贴春联,贴年画,吃年糕、水饺,放鞭炮,拜年等等,都是春节期间主要的一些活动,这些活动直到现在也是春节活动的主要内容。当然,也有一些古代的民俗事项,像傩祭,这是古代主要的春节活动,但现在除了少数一些地方,还有所保留外,基本上没有了。
【特邀嘉宾:万建中】人们过年的心态,除旧迎新的愿望、大团圆的心理都是一如既往的。比如说贴春联,贴年画,吃年糕、水饺,放鞭炮,拜年等等。都是春节期间主要的一些活动,这些活动直到现在也是春节活动的主要内容。当然,也有一些古代的民俗事项,像傩祭,这是古代主要的春节活动,但现在除了少数一些地方,还有所保留外,基本上没有了。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国外常有人评价"正是妇女把圣诞节的传统保存了下来",对于中国的春节,哪些人群在保存或者说传承中华传统民俗上起着重要作用?当然,民俗专家,如参与我们这次春节文化网上谈的嘉宾和有志于从事民俗学研究的人如我们的两位网友嘉宾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是民俗文化的延续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网友们,你们认为呢?
【特邀嘉宾:陈连山】我们的妇女在保存春节传统文化方面起的作用很大。因为传统的中国男人是不作家务的,所有的食品、所有的衣物都是妇女准备的,祭品、祭祀仪式也多是由妇女来完成的,所以妇女在保存春节民俗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儿童在春节民俗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与者,他们(她们)有义务向长辈拜年,但同时也获得了一个权力,就是向长辈要压岁钱,这个不是简单的金钱交换,而是家庭伦理关系的一次再现。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求父慈子孝,孩子向长辈拜年是展示自己对长辈的孝心,长辈给孩子压岁钱是为了展示自己对孩子的慈爱,所以压岁钱的习俗实际上展示了长辈和晚辈之间的伦理关系,所以孩子在这里边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特邀嘉宾:万建中】中国的妇女,在保存春节习俗方面同样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大部分春节期间的食品,都是妇女制作出来的。尤其是年夜饭,大多是妇女忙了很长时间做出来的。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是在家庭内部进行的,从腊月23或24祭灶开始,妇女们便忙碌开来。大扫除、准备年货、制作各种年节食品等等,主要由妇女来操办。当然,由于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民族,男人们和妇女一样除了劳作的时间以外,都是呆在自己的家里。他们在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中,努力延续着传统的春节文化。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yq117的问题很好,我想接着问:对海外移民的后代,他们所生长的文化土壤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自然对华人传统的春节的意义会越来越淡漠,甚至到最后可能只剩下"春节"这样一个概念。这种概念能延续多久?
【特邀嘉宾:万建中】海外华人的后代,他们从小接受西方的文化教育,对传统的春节意义的认识,肯定与国内的年轻人有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海外有些地方缺少春节的氛围,但只要能够提供这种春节的氛围,他们同样会感觉到春节的温馨和美好。因为他们毕竟是中国人,毕竟是龙的传人,这种血脉相连的关系是割不断的。即便是居住在国内的年轻人,对春节期盼的程度与长辈们也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事实。但是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肯定会一直延续下来。春节文化的延续,一般来说,是一个自动又自控的过程,但是作为政府部门或新闻媒体,在这方面也可以做一些工作。比如说,不要让春节联欢晚会占据年三十晚上所有的时间,让传统的大年三十晚上的一些习俗有表现的时间和空间。还有,不要使鞭炮声完全消失在春节期间。
【特邀嘉宾:陈连山】文化总是要发展的,传统文化必须适应现代生活的发展,它才能够得到延续。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传统春节的物质消费已经不能使春节保持充分的独特性。因此,人们会觉得春节无所谓了,或者说春节没意思。这只意味着人们对现有的春节仪式不太满意,他内心期待着有一个更好的春节仪式。实际上是促使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俱进,更好的与现代生活相适应,或者说创造出更好的、新的春节民俗。所以人们对春节有些淡化了,只是对某些不太适应的传统民俗不满意,不是对所有传统文化的淡忘。
【yq117】两位教授,同意你们的看法。春节既然是种民俗文化,是民众创造的,他的仪式应简单化和弱化,既有客观的因素,但也有我们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只有像您二位说的要促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出国旅游经验:如果我们只是加入某个旅游团,住宿在宾馆,穿梭于当地的旅游景点,拍拍照片,尝尝特色小吃,买些礼品,这样的经验,绝对无法让我们对照片中的人事物产生记忆,更别说会因此而对它产生感情,或甚至爱上它。只有在这份经历中加入个人在这个环境中参与的日常生活记忆,住在当地人的家里,与当地人生活几天,你一定会更深层地理解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才会有旧地重游的冲动。我们的问题,就出在这里。生活在海外的第二代移民,甚至生活在国内都市里的孩子,对春节这种传统的民俗只能通过故事的形式传承下来。就是我们每年花这么多钱搞传统节庆活动,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还是不喜欢传统文化?
【特邀嘉宾:万建中】不能说我们的孩子喜欢传统文化,只能说过年的一些方式,不适应现代年轻人的一些需求。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业生产的周期很长,过年的生活节奏更是缓慢,而现代年轻人喜欢快节奏的生活和富有刺激性的文化享受,自然对传统节日中的一些民俗事项不感兴趣。故事是不能保存春节的,春节习俗的延续,只能依靠生活本身。
【绿极极】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它的延续也有民族信仰的成份在其中。昨天的讨论我们就提到过这个观点。春节是中国人在生活中凝练出来的,最科学的农时表。它的延续标志着民族的理念和精神,这就不是简单就事论事的一个"春节"了。
【特邀嘉宾:陈连山】文化是一种生活模式,只有生活在这种模式里,被它所塑造,这种文化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文化。所以,旅游得到的经验是不可能成为你自己的文化习惯的。现代城市里的孩子所面临的现实是高速发展的,迅速变化的。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习俗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孩子们不太喜欢传统节日,是很正常的。随着新的春节民俗的产生,传统民俗会得到新生,那时候孩子们就会喜欢。
【网友嘉宾:漆凌云】请问两位教授:作为民俗学者,您希望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过春节的文化传统能够得到保存,但又应该如何尊重他们对一些现代化发展的愿望?
【特邀嘉宾:陈连山】传统必须和现代生活相一致,才能正常的发展下去。不管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还是汉族地区的人民,都有现代化发展的愿望。保持传统和现代化发展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保持传统。根据传统文化的基本规则,创造性的予以发展,使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协调一致,这样就可以既获得现代化发展,又使传统文化得到新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2002-12-11)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