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申遗与保护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与保护

[代表作]维吾尔木卡姆
  作者:周吉 供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7-16 | 点击数:20356
 

刀郎木卡姆

     刀郎,亦被音译为“刀朗”、“多郎”、“多朗”、“多浪”、“多兰”、“多伦”、“朵兰”、“都兰”、“隋兰”或“道南”等。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个词汇是生活在从叶尔羌河和塔里木河两岸直到罗布泊地区的一部分维吾尔人的自称。他们生活的地区也就被称作“刀郎地区”。“刀郎木卡姆”主要流布于喀什地区的莎车县、麦盖提县、巴楚县,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在喀什地区的叶城县、泽普县、岳普湖县,阿克苏地区的沙雅县、库车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轮台县、库尔勒市、尉犁县直至吐鲁番、哈密地区,也可看到“刀郎木卡姆”的影响。

     “刀郎木卡姆”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十二木卡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刀郎木卡姆”根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叶尔羌河两岸的绿洲文化,含有漠北牧猎文化的因素,具有典型的‘多元一体’的特点。“刀郎木卡姆”属歌舞套曲。据民间艺人介绍,原来应有12部,但现在仅能搜集到9部,麦盖提、巴楚、阿瓦提三县间流传的各部“刀郎木卡姆”的名称和顺序有同有异。
 


麦盖提县央塔克乡的民间“刀朗乐队”

     与“十二木卡姆”不同的是,“刀郎木卡姆”中大多数木卡姆的名称都是维吾尔语,也有几部“刀郎木卡姆”既有外来语名称,又有本民族语名称,说明维吾尔木卡姆可能经历过由本民族语名称向外来语名称转变的过程。

     每一部完整的“刀郎木卡姆”都由简短的“木凯迪满”及“且克脱曼”、“赛乃姆”、“赛勒凯”、“色利尔玛”五部分组成,9部《刀郎木卡姆》共包括45段乐曲。“木凯迪满”意为“序言”、“引子”。“且克脱曼” 意为“点”、“节拍”,由“且克脱”一词演化而来。“赛乃姆”原意为“偶象、神像、美人、美女”,又是在维吾尔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歌舞套曲的名称。“赛勒凯”又称作“赛纳凯斯”,由“赛勒克”(有学者认为意为“兴趣”、“意愿”)一词演化而来。“色利尔玛”被一些学者解释为“柔软”、“润滑”。

     “外,安拉!”、“外,安拉!”、“外,安拉!外,安拉!”,“刀郎木卡姆”高亢的引子直冲云宵,那是“刀郎人”发自心灵的呼号,那是刀郎人对严酷生存环境的抗争!在刀郎艾捷克、刀郎热瓦甫和卡龙奏出的复调衬托中,领头的“木卡姆其”在用超乎寻常的高音诉说着心中的希冀。随后,几面甚至几十面手鼓一起敲响,那激越的鼓声震撼着每个参与者的心。每部“刀郎木卡姆”的后4部分都可作为群众性自娱舞蹈的伴奏,人们在不同节拍、节奏的歌舞曲中翩翩起舞,赶走了心中的愁云,驱散了身体的疲惫。比起“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的篇幅要短小得多,其每一部的演唱时间在7―9分钟左右,演唱9部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


麦盖提县的鼓手,他是木卡姆乐队中的“领头羊”

    “刀郎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为:拉弦乐器刀郎艾捷克、拨弦乐器卡龙、刀郎热瓦甫,以多面达普击节相伴,上述拉弦、拨弦乐器在伴奏中,经常不作跟腔,而奏出各种各样的枝生复调或节奏型,从而与声乐形成复杂的多声部效果。


刀朗热瓦甫、刀朗艾捷克演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申遗冲动不等于历史担当
   相关链接
·坚持尊重原则 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巴莫曲布嫫代表:坚持尊重原则,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
·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探索新近列入名录的活态遗产项目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春节申遗成功
·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议开幕·[安德明]创建“文化交会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唐璐璐]遗产叙事的时空旅行:中国非遗申报片的媒介考古学研究·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召开在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