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纪念专栏文选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非遗公约》20周年(2003-2023)纪念专栏文选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On the Localized Practices with Endogenous Motivation for Safeguarding Gesar Epic Tradition within Communities
  作者:央吉卓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10-14 | 点击数:788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以社区为基础,以过程为方法,都需要转变观念和认识,回到格萨尔史诗传统得以存续的生活实践中去,以突破“以文本为中心”和“以艺人为中心”的传统保护模式。通过近期田野定点调查,来自青海玉树的三个案例——江西仲措的村落实践、江西霍仓的家族传承以及本地贤能益西堪布的跨社区协理——为分析由社区自发驱动的非遗保护实践提供了基层民间的行动模式,映射了从社区视角理解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路径选择、在地实践及其朝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而对史诗传统本身的保护也辐射至与史诗传统互为关联的其他非遗项目,由此彰显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多元行动方及其功能互补合作的协同增效途径。 

关键词:格萨尔史诗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性保护;社区参与;文化协理人 

作者简介:央吉卓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732)

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CH,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con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community-based approaches and process-based methodologies, returning to the living practice of Gesar epic tradition, thereby breaking through the two traditional conservation modes of “the text-centered” and “the artist-centered.” Through a recent field survey, three case studies with the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s from Yul Hrul Prefecture, Qinghai Province, namely, village-based gyam shis grong tsho practice, clan-based gyam shis hor tshang transmission and the local able coordinator yid shes cross-communities provide a threefold model of grass-roots actions for analyzing community-driven practices for safeguarding ICH, reflect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 choice, local practice and endogenous drive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mongst communities, groups and individuals concer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ies, and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Gesar epic tradition also radiates to other ICH elements that are interconnected with the epic tradition itself, thus highlighting the synergistic approach of “community-centered” multiple actors and their complementary functional cooperation.

Key words: Gesar epic tradition; ICH element[s]; safeguarding-in-process; communities participation; cultural coordinator

About the Author: Gyang skyid sgrol ma,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at Institute of Ethnic Literatur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下一条: ·[孟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动物伦理:以法律间张力重塑部门联动机制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