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纪念专栏文选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非遗公约》20周年(2003-2023)纪念专栏文选

[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
——Decoding the Connotation of Oral Traditions in the Continuum of Human Civilization
  作者:朝戈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10-09 | 点击数:1177
 

摘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约文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分列为五大领域,其中位居第一的是“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按照我们的理解,口头传统与其他四大领域的关系不是相互平行和对等的关系,而是口头传统既相对独立,又以多种方式介入和统御其他领域的关系。尽管文字的使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宗伟大发明,但应承认,人类大量默会知识和文化创造力长期以来存续于口头传统之中,而知识界对这些堪称海量的知识和信息的认识还远未充分。作为人类表达文化之根,口头传统“古老而常新”,其便捷、高效的属性是其他信息技术所无法完全替代的。重视口头传统和口头诗学,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方向,这也应当成为新时代中国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工作导向。

作者简介:朝戈金,内蒙古大学北疆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 100732)

Abstract: In the text of the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CH) is manifested inter alia in five main domains, among which the first one is “oral traditions and expressions, including language as a vehicl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ccording to ou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al tradition and the other four domains is not parallel or equivalent; instead, it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Oral tradition intervenes in and dominates other domains in one way or another. Although writing is one of the great inventions throughout history of humanity, we must admit that the intellectual community remains largely unaware of the vast amount of tacit knowledge and cultural creativity embedded within oral traditions. Regarding as the root of human expressive culture, oral tradition is old but always new; its convenience and efficiency cannot be completely replaced by other form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iving importance to oral tradition and oral poetics, in a certain sense, aligns with practicing a “people-centered” approach in general, which should also become the working guidance of China’s systematic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new era.

About the author: CHAO Gejin (Chogjin), Chair Research Fellow at the Center for Studies in Northern Border Cultur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刘魁立]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 20周年
下一条: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相关链接
·[杨利慧、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春节申遗成功
·[安德明]创建“文化交会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唐璐璐]遗产叙事的时空旅行:中国非遗申报片的媒介考古学研究
·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召开在即·[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
·[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