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南朝道教经书中的盘古
南朝道教经书中,盘古先后有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元始天尊等名号。出于六朝前期的《太上三天正法经》,为古《上清经》之一。该经把盘古开天辟地与混沌、阴阳紧密结合起来加以阐释。其开篇曰:“九天真王与元始天王俱生始炁之先,天光未朗,郁积未澄,溟涬无涯。混沌太虚,浩汗流冥七千余劫,玄景始分,九炁存焉。一炁相去九万九千九百九十岁,清炁高澄,浊混下布,九天真王、元始天王禀自然之胤,置于九天之号,九炁玄凝,成于九天图也,日月星辰于是而明,便有九真之帝。”
在元始天王前面还有一个九天真王,二王生在“始炁之先”,“混沌太虚”之中。天地神灵形成的过程为“清炁高澄,浊混下布,九天真王、元始天王禀自然之胤”,这与《三五历纪》“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大致相合。在对混沌、阴阳的描述中,还多出一个九天真王,元始天王(盘古)创世的功绩被冲淡了。在《枕中书》中,盘古以真人的面目出现,又自号“元始天王”:
昔二仪未分,溟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溟涬经四劫,天形如巨盖,上无所系,下无所根。天地之外,辽属无端……复经四劫,二仪始分,相去三万六千里……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常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号曰太元圣母。元始君下游见之,乃与通气结精,招还上宫。
盘古真人与太元圣母“通气结精”生天皇十三头,天皇又生地皇十一头,地皇生人皇九头。盘古从开辟大神变成道教真人,但其地位仍然很高,为天地人皇之祖。道教在将盘古神话纳入自己体系的同时,也将盘古由原初的开辟神转变为道教的神仙。与其他道书一样,《枕中书》不再强调盘古真人是创世大神,而说他是生成众神仙的神王。值得注意的是,被称作“群经之首、万法之宗”的《度人经》,出现了“元始天尊”这一名称。《度人经》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原为一卷,出现在南朝,后来的六十一卷本出于两宋。该经卷延续了道教对盘古的改造和利用,把元始天尊描述成化生诸天的“天根”,是“道”的化身。“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上无复祖,唯道为身。”元始天尊与大道合一,不仅推尊了他的地位,也为后续的改造奠定了基础。
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中既有元始天尊,也有元始天王。元始天尊位在三清之首,全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这一排位可看作是对《度人经》的继承和发展,保持了元始天尊的至上地位。相比之下,元始天王的排位要低得多,处于第四中位,下注“西王母之师”。这个注文在《汉武帝内传》中可找到依据。由盘古演变而来的处在不同的演化阶段上的两个神灵,都被收进《真灵位业图》,一则可见陶弘景整理道教神谱之草率;二则也可看出道教神仙原本混乱,清理起来并非易事。实际上类似的重复不是一二例。但无论如何,从盘古演化而来的元始天尊经过六朝道士加工后与大道合体,转变为道教最高神。
唐代以后道书仍不时出现盘古氏、盘古真人、元始君等名号。如《真源赋》:“盘古氏后有天皇君一十三人,时遭劫火,乃有地皇君一十一人,各万八千余年,乃有人皇君兄弟九人,结绳刻木,四万五千六百年。”宋代道经《太清金阙玉华仙书八极神章三皇内秘文》中出现了盘古真人和元始君:“高居九清,乃司玄化,总御万灵者,曰元始君也。元始君者,一曰盘古真人,二曰九皇都主,三曰八极神王,四曰大罗仙总持。”这里元始君相当于元始天尊。《云笈七签》卷三“天尊老君名号历经劫略”也提及两位盘古真人,一位盘古真人向元始虚皇道君请授《灵宝内经》,另一位是在五龙氏之后兴起的神人氏,“授号元始天王”。太上老君历劫转世而以盘古真人、元始天王等名号出现,这种说法与《真灵位业图》一样混乱。在佛道论争过程中,这种混乱遭到了佛教僧人的嘲笑。甄鸾《笑道论》就对元始天尊提出批判,其中一点就是元始天尊与太上老君关系上下不明,道教内部在最高神的问题上没有达成统一。僧人明槩指责道教“或取盘古之传,或取诸子之篇,假认俗书以为道教,偷窃释典持作老经”,也借盘古神话对道教造作经书的乱象进行抨击。当然,道教对盘古开辟、化身的改造和吸收并不彻底,道士的利用客观上传播了盘古神话。同时,盘古神话在传播过程中与各地、各民族的神话、史诗相结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化信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