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1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1年会专区

[孙玥菡]从青岛婚礼中“饽饽”的使用及制作变迁看“非遗”利用
  作者:孙玥菡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11-07 | 点击数:1722
 

中国民俗学会2021年年会论文•

 
从青岛婚礼中“饽饽”的使用及制作变迁看“非遗”利用
孙玥菡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摘 要:“非遗时代”到来后,青岛地区饽饽制作技艺入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饽饽成为了“非遗产品”,但其并未远离民众生活,而是在各种民俗活动再度得到使用,如在婚礼中,它仍然承担着“定喜事”、“贺喜事”、“造喜气”等作用,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这种“非遗产品”的制作技艺得到了了发展,也使得婚俗发生了一定的变迁。在现实运用中,饽饽的制作技艺得到了生产性的保护,这为“非遗”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关键词:青岛;婚礼;饽饽;非遗利用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孙愈]村落丧葬仪式的消费异化与优化治理
下一条: ·[孙展航 张雪 左红卫]迁移后的工艺美术再发展路径探究
   相关链接
·[何斯琴]日用礼仪类书与礼俗互动·[房晓燕]婚礼仪式情境下的阶序性亲属关系研究
·[额尔毕黑 刘桂英]鄂尔多斯婚礼现代化转型与民间传统舞台艺术融合研究·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杨桂珍]二零二零年山东省莱州市某村落的一场婚礼调研
·[姜晶晶]“吉昌花饽饽”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王优]浅探汉族传统婚姻仪礼的历史流变
·[刘菲]浅析现代化浪潮中的关中婚俗变迁逻辑·[刘萌萌]浅析人生礼仪中的吉祥图像
·[李俞霏 梁惠娥]明代中后期山东婚丧礼俗管窥·[李彪]中国婚礼仪式的变迁与国家在场
·[何斯琴]当代传统婚礼的礼俗再造与价值重建·[刘磊]电影院与民国时期青岛的都市民俗
·[刘彩珍]节日狂欢氛围与歌谣的共时性呈现·[张岩 祝鹏程]青岛德式下水道:一则谣言背后的中西想象
·[文忠祥]民和土族婚礼歌演唱模式及社会功能初探·[金晓晓]浅谈山西省长子县的人生仪礼
·[高忠严]人生礼仪及其蕴藏的真挚情感·首届青岛高校民俗文化青年论坛在中国海洋大学举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